文綜復習不適用題海 需具備重點意識(2)
歷史記憶要有重點意識
這三點真的很重要。我相信真知灼見讓我都受益匪淺了,廣大考生一定會受益匪淺。韓老師。
關于后半段怎么去做,這時候學生經常會問這樣一個問題,第一,他說老師,時間不多了,我現在是看書好還是做題好,很多情況下這個問題老師沒法兒回答,實際上他這么問,這個學生是把兩個問題混淆了,什么問題混淆了呢?你看書也好,這屬于是一個知識概念。包括老師在內沒有人是百分之百,這是知識占有量的問題。
下一步當你占有的知識在考試當中出現能不能百分之百的答對,這是一個知識的應用程度。這是兩個性質不同的問題。他當然解決方法也不同,他是混為一談了,老師我是看書提高好還是做題能提高好。在這里不是考試,不是體檢嗎?如果你錯的點是因為知識不會,不知道,這個時候你知識儲備或者是占有量比較少。至于說怎么占有,我們后面再說。這是第一個問題,你就應該多看點書。這實際上是一個知識轉化的問題,這個問題不是靠知識占有,它是兩類性質,知識轉化這是一個解題命題之間互相拆解的過程,說白了就是一個解題方法步驟問題。
學生你在一模考試當中,你發現自己的問題在哪兒,然后側重點去尋找自己的解決辦法。這是第一個學生愛問的。
第二個學生愛問的,他問,老師,時間我記不住,你怎么辦。說時間,現在整個社會都認為,歷史你不就是背背嗎?歷史還用學嗎?這時候學生一模考試以后,學生在歷史上確實感覺到有點恐懼了,時間我記不住怎么辦,這時候實際上這個考生你要是學生這么問,存在兩個問題了,第一個是他根本沒有重點意識,他天天在那兒背時間,重點意識沒有。
第二,他即使學習了,很多的精力也用在學習上,這個問題實際上涉及到一個原則問題,二八原則,實際上掌握20%的內容可以達到80%的知識。有學生問我,時間記不住怎么辦,沒有一個學生這么問:“,老師,這個問題最重要的點是什么”,沒有人這么問。重點不是比較出來的,說第一單元,第二單元誰重要,而是在考試說明當中所規定的知識點一個不少的情況下,每個知識點最重要的是20%的內容。這樣的話,教材是什么?教材是介紹,介紹完整就從頭介紹,學生通過教材來了解,他從頭開始背,考試直接考最重要的,沒人從頭開始考。這個實際上也解決了我看書好還是做題好,看書怎么看,就這么看。每個知識點最重要的20%的內容是什么,比方說八點,你記住兩點,范圍要變窄。
如果我掌握知識,儲備知識在考題當中出現了,這個時候一定要達到100%,就是把會的都答對,這是解題方法。
答題前應先完全理解題意
三位老師還有補充說明嗎?
我覺得在后一段時間,關于答題技巧的問題,現在的考試它是情境完全是新的,跟過去不一樣,過去它的試題里面所需要答題的條件可以要求考生從教材當中來,而現在以北京為例,以中軸線為界,一本是人教版的,一本是中組版的。試題如果想合理,那就必須在試題中能夠給學生解答這道試題的充分的條件。那就會出現一個問題,學生解答在新課標理念下,高考解答試題,最重要的是你可能要把握信息的獲取和解讀。如果沒有這種獲取和解讀的話,你把自己本學科的知識學得比較扎實,其實應對的新情境下的試題未必考得好。
曾經有一個地方的老師跟我兩個探討一個問題,他說他班上有一個同學,甲同學語文比乙同學好,乙同學的地理比甲同學好。語文學得好的,他的閱讀理解能力比較強,他獲取的信息比較多,比較充分,這樣他答題就比較好答。如果一個人對信息的解讀能力解讀得好,他走向社會,他就比較好。獲取信息和解讀信息的能力往往會決定他將來在社會上的高度,這是一點。
第二點,我記得韓老師常講一句話,我們教給學生的往往是靜態的東西,高考的試題往往是動態的,變化的。學生一定要在試題的解答的過程中要把握好這個度。地理學科在這方面特明顯。你比如說我們就接著剛才的話題說,如果要問昆明近年來有沒有花草,如果你要問學生,昆明導致它花卉種植發展很快,社會條件是什么。它馬上就會回答,政策支持,廉價的勞動力。緊接著就會說,市場廣大,交通便利。昆明那個地方,地形崎嶇,你用什么來運輸呢?他想的還是火車、汽車。
再一個是市場廣大,花卉的消費量往往是與經濟相連的。北京這樣的文化中心,經濟水平都比較好的,情人節的時候,只有兩到三個同學的爸爸給媽媽買鮮花。還有同學說,我通過了航空運輸聯系了國內外廣大市場,這就變了。我們給考生,給同學們的建議是,一定要關注,當你進行答題的時候能不能建立一個思維,去想,把語文的具體學科應用一下,這樣你的答案才使人感覺到特別舒服,才能切中高考的標準答題點。
要認真閱題,你要充分理解命題人,出題人他的意思是什么?不是有一句俗話說:“考生要與出題人的靈魂相通”,真的是這樣的。
(責任編輯:李書信)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