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高考決勝:首先要心態良好
高考日益臨近,考生們普遍感到莫名的焦慮:有的擔心自己的復習還沒有到位而高考馬上就來了,不知怎么辦才好;有的成績停滯不前甚至出現了波動或下滑,對高考缺乏必勝的信心;有的因為父母或自己對高考的期望過高,但現實與期望總存在不小的差距,每天惶恐不安。省中小學心理健康學會常務副會長、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張開基認為,良好的心態是決勝高考的關鍵。
科學減壓
從改變觀念開始
常年擔負海南中學、海南實驗中學高考和中考心理咨詢的張開基認為,在最后的半個多月時間內,考生再想通過拼命的學習大幅度提高成績已不太現實,但良好的心態絕對有助于考生在高考中正常或超水平發揮;反之,心理調節不順則容易導致考生懼怕高考甚至是不想參加高考,這樣的例子每年都會發生。
張開基分析,考前焦慮是每一個考生正常的心理狀態,但高考并不是人生惟一的目標,即便考不上理想大學,考生也能在其他學校中培養自己的開拓思維和創新思維,人生的未來并不見得就比考上名牌大學的學生要差。因此,考生不要把高考目標看得過重,每天都要笑對壓力,展示一個全新的自己,并努力從中享受到學習和備考的快樂。
愉悅心態有助于提高學習效率
現階段,考生心理調節要做的最主要的兩件事為:一是放松自己的情緒,讓自己每天都保持一個輕松、愉快的好心情。心理學實驗證明,人在心情愉悅的狀態下,大腦處于高度活躍期,能夠誘發知識更快、更準確地顯現出來。反之,在高度緊張和焦慮的狀態,大腦則處于堵塞階段,具體表現為考生學不進去,容易煩躁,進而厭倦學習和考試。
二是考生要將已學過的知識系統化和條理化,這樣才能牢記知識,加深理解。建議考生根據個人實際,每天都制訂一個詳細的復習計劃表,并按時保質完成。要明白高考的考試規律首先是考前和考場的心態要穩定,其次才是知識和能力的比拼。要養成解題思路的條理化,答題的標準化,這樣才能提升做題的準確率,在做對的基礎上再考慮提高答題的速度。
根據往年的高考經驗,張開基強調,自信心是考生高考成功的必備素質之一。提高自信心的方法為:第一,正確對待考試失敗,以積極向上的心態看待成績和學習;第二,揚長避短,善于發現自己的優勢學科,肯定自己的成績;第三,擬定可行的學習目標,體驗學習成功的快樂;第四,換角度看問題,以積極心態發現積極意義,使消極情緒轉化為積極情緒;第五、合理進行發泄,以求內心的平衡;第六,多和老師、父母、同學溝通,獲得他們的支持和幫助,從而更加自信地學習。
合理定位降低高考期望值
過高的高考期望,會使考生增加焦慮,增強考生的自卑感和挫折感,從而影響到考生的備考和考試發揮;而過低的高考期望,則不利于調動考生的積極心態和潛能的發揮,難以進入最佳的應考狀態。因此,張開基建議考生要根據個人實際制定出合理的高考目標,適當降低高考期望值,這樣更容易幫助考生正;虺桨l揮,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張開基舉例說明,曾有一名考生因為高考期望值過高,一心要考名牌大學,產生了考前焦慮。后來在心理老師和班主任的疏導下,適當調低高考目標,將學習的重心放在查漏補缺,重基礎和技能復習上,而不是一心鉆研難題和偏題,最終被心儀的名牌大學錄取。
張開基強調,考生一定要明確高考既是知識技能的比拼,更是心理素質的比拼。建議考生以樂觀的情緒來對待高考,不要互相攀比,只盯著排名。即使自己在最后的沖刺階段出現成績波動或下滑,重要的是要查找波動或下滑的原因,通過查漏補缺使自己的知識體系更加完善。
心理調節有技巧 編寫短語樹信心
每年高考,總有部分考生“心事重重”,擔心考前失眠怎么辦?考中碰到不懂不會做的題怎么辦?考砸了一科怎么辦?會做的題想不起來又怎么辦?
張開基建議,考生在進行考前或考場心理調節時要講究技巧,碰到上述的正常心理現象時不要驚慌和害怕,適當轉移自己的注意力。遇到心里煩躁學不進去時,可通過聽聽輕音樂或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緩解一下壓力,等心情舒暢了再學習。
張開基介紹了一個有效的心理調節方法,即通過自己編寫勵志、積極的心理暗示短語來鼓勵自己,樹立備考信心。如“我努力學習,我一定會成功”,“我相信自己的能力,別人能考好我也能考好”等等。
在應試技巧上,張開基建議考生提前半小時到考場,遇到熟悉的同學或老師時,報以微笑或擊掌相互鼓勵,主動向監考老師問好。在高考過程中如果某一科發揮不理想也不要過于自責。
最后,張開基送給廣大考生48字調整心態秘訣:知高考確目標,信自己開潛能;講方法是捷徑,重平衡是關鍵;臨挫折要面對,遇焦慮交朋友;平常心創佳績,講感恩迎高考。
(責任編輯:韓志霞)
分享“2011高考決勝:首先要心態良好”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