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假斗士”方舟子遇襲事件
北京警方2010年9月21日晚8時舉行新聞發布會稱,發生在8月29日傍晚的“打假斗士”方舟子遇襲案告破。
據北京警方介紹,警方經過縝密偵查,一舉抓獲該案4名嫌疑人,其中一人是湖北某大學醫學院泌尿外科主任肖傳國,繳獲羊角錘、鋼管等作案工具。
經警方初步審查,該案是因為肖傳國認為方舟子通過媒體、網絡對其學術“打假”,從而導致其未能入選中國科學院院士。肖傳國為報復,指使戴建湘等人實施犯罪行為。
在過去幾個月里,方舟子因“打假”而格外引人注目,他先是揭發“打工皇帝”、原微軟中國區總裁唐駿文憑造假;又與唐駿校友禹晉永在微博上論戰;而后再批張悟本、李一等“養生大師”是偽科學。
方舟子遭襲之后,各大媒體紛紛報道,大家在稱贊方舟子科學態度、斗爭精神的同時,又在擔心,方舟子的“打假”之路究竟能走多遠?
以上材料給了你怎樣的感受?請根據你的感受寫一篇文章,題目自擬,立意自定,文體不限,不少于800字。
方舟子,你究竟還能走多遠?
◆ 王亞華
十年苦戰,“打假斗士”方舟子曾將“基因皇后”陳曉寧、清華教授劉輝、“打工皇帝”唐駿等知名人士的丑聞揭露于世,如今又爆出方舟子因打假遭到報復這一駭人聽聞的消息。還好,肖傳國之徒最終被繩之以法,但方舟子究竟還能走多遠?讓人深感憂慮,更覺五味雜陳。
事實上,眾多名人造假背后掩藏的是社會道德與法制的缺陷。在名譽與利益的雙重誘惑下,一些人開始沖破道德底線,跨越法律界限,帶上偽裝的面具,頂著涂有金粉的高帽,光明正大地欺騙大眾。他們忘記了,“畫皮”之下的丑惡、面具背后的虛假,終將被層層揭下,在世人面前暴露無遺。
即便如此,還有太多的人選擇黑暗與墮落,這難道不正反映出法律制度的缺陷嗎?
我們為方舟子的被襲而義憤填膺,我們為肖傳國的被捕而歡呼雀躍,而現在,我們又為方舟子的人身安全而充滿憂慮,甚至對方舟子會不會堅持自己的選擇而開始懷疑……其實,骨子里我們是害怕,害怕方舟子如果真的倒下了,還會不會有其他的“圓舟子”“尖舟子”等,來為老百姓打假!透過現有的尷尬,我們需要認清:打假不能僅僅寄希望于民間的力量,尤其不能只依仗一兩個“好心人”“熱心腸”,我們更需要的是道德體制、法律制度!畢竟離開一個健全的社會和法治的機制,個人打假的力量與效果是有限的。比如說,學術造假,這實際上是一個世界性問題,而在這方面,西方就有行之有效的“學術共同體”機制可供我們借鑒。
當然,當今世界是一個信息時代,社會輿論也有著不容忽視的力量。我們并不否定方舟子的打假所體現出來的巨大的監督、威懾作用,至少在法律、道德體制尚不健全的當下,方舟子的行為尚有存在價值。這正如方舟子在接受《時代周報》的采訪時所坦言的:“我不認為個人打假是最好方式,因為個人的能力、資源有限,缺乏權威性,也沒處罰權,并不規范。但當前,中國缺乏值得信賴的處理學術造假的正規渠道,所以個人打假起到了正面作用。”
社會是一個大熔爐,道德是火,法律是柴,少了二者之一,社會都會變得冰冷。相信,有健全的法律制度鉗制,加之強大的輿論道德制約,中國學術界和中國社會,造假的現象終將越來越少!
點評:文章既質疑方舟子打假的能量,又對方舟子打假的現實意義給予了高度肯定;既對方舟子今后的打假充滿懷疑與焦慮,又對中國的法律道德體制的進一步完善寄予厚望。讀這樣的文字,感覺到一種冷靜客觀又不失激情、熱情高亢又富有邏輯的力量。
(責任編輯:韓志霞)
分享““打假斗士”方舟子遇襲事件”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