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Q大戰
2010年11月3日傍晚,騰訊做出“艱難的決定”,讓用戶必須在QQ和360之間做出選擇。其間兩家公司多次彈窗,發表公開信,互相指責。11月22日,工信部對360和騰訊進行公開通報批評,責令兩家公司5日內公開道歉。次日兩家公司均公開道歉,并恢復兼容。
雖然紛爭在表面上已結束,但這場紛爭引發的關于隱私、創新、壟斷、合作、競爭等話題的討論仍在繼續。
請根據以上材料寫一篇文章,題目自擬,立意自定,文體不限,不少于800字。
企業競爭不能壞了規矩
李 強
奇虎360和騰訊QQ的互聯網戰爭不斷升級,硝煙彌漫;伊利和蒙牛兩大乳業巨頭,利用網絡黑公關互相造謠抹黑;燕京與雪花展開啤酒大戰,不惜在銷售終端采用彼此封殺的手段,甚至大打出手……“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針對國內一些企業之間的激烈惡性競爭,人們這樣感嘆。
市場經濟,優勝劣汰,進行競爭本來天經地義,但有個前提,得遵守游戲規則,不能脫離法律和道德的軌道恣意妄為。都說商場如戰場,可一旦壞了規矩,違法缺德,不擇手段,企業間的競爭難免淪為“不義之戰”“流氓打群架”。
記得三年前,三名可口可樂公司的員工竊取了本公司包括新開發飲料樣品在內的商業機密,企圖賣給他們最大的競爭對手百事可樂公司以牟取利益。然而,百事可樂公司卻并不領情,而是主動向可口可樂公司告發了此事,最終這三人被繩之以法。
百事可樂公司這么做,在一些人看來可能有悖常理,其實卻是最為合理的選擇。如果百事可樂公司接受了這一商業機密,即便在商業上占據一定優勢,但同時也必須承擔巨大的法律和道德風險,一旦東窗事發,企業積百年之力建立的信譽和形象將毀于一旦。而且此例一開,行業和市場的正常秩序也勢必遭到破壞,因為對手同樣可以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最終的結果必然是兩敗俱傷。這就啟示我們,規則是企業生存的基礎,一利百利,一損俱損,企業無序競爭,得到的是一時蠅頭小利,失去的卻是整個市場和長遠發展。
企業發展如同教書育人,在成長初期不重視培養健全的企業人格,那么勢必無法成為參天大樹。因此,企業要樹立責任意識,將自己的一言一行與行業、公眾的利益結合起來,而不是僅僅著眼于自身利益的最大化。須知暴力搶不來市場份額,造謠抹黑別人更是無法建立自己的企業形象,唯有摒棄“你死我活”的叢林法則意識,共同營造一個健康公平的市場環境,大家才有生存和發展的機會。
行業自律的同時,法律法規的約束也至關重要。在企業競爭方面,我國相關的法律法規并非不健全,關鍵在于貫徹不力,執法不嚴。違法違規的企業付出的成本,遠遠低于其收益。這對于其他合法經營的企業來說,不但不公平,而且還樹立了一個壞的標桿,使得更多的企業不按規矩出牌,對整個行業的規則意識和道德聲望造成極大破壞。
“競爭有時候會很激烈,但必須公平、合法。”百事可樂公司發言人面對商業機密泄露一案,說出了如上的話。公平、合法,這是許多“百年老店”在商業競爭中形成的寶貴經驗,也應成為企業家和監管部門牢記于心的準則。
點評:由時事熱點“3Q之爭”事件切入,引出關于企業競爭的話題,這樣的寫作安排是比較常見的。不過本篇文章在話題論證的過程中還是非常有特色的,作者在選取素材的時候刻意選取了可口可樂公司與百事可樂公司的競爭故事,以百事公司的大氣、正義之舉向我們展示了一個推崇良性競爭的企業應有的姿態,非常具有感召力,僅此一則素材,整篇文章就已經活了起來。
(責任編輯:韓志霞)
分享“ 3Q大戰”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