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熱詞“給力”登上《人民日報》頭版頭條

2011-05-31 15:33:20 來源:育路高考網

    2010年11月10日,《人民日報》頭版頭條標題《江蘇給力“文化強省”》讓不少人有些“意外”。一向以嚴肅嚴謹著稱的《人民日報》采用如此“潮”的標題,立刻引發如潮熱議。有網友將這一標題截圖發布在微博上后,網友紛紛大呼“標題給力”。

    “給力”,原本屬于網絡語言,意思類似于“牛”“很棒”“酷”,常作感嘆詞用。此前曾有人擔心,網絡語言會破壞中國漢語言的傳統和純凈,因而一些地方也主張在政府公務系統等領域限制使用網絡語言。此次《人民日報》在頭版頭條中使用網絡熱詞“給力”,引發網友熱評:“《人民日報》作為黨中央的機關報,敢于標新立異,引用網絡熱詞,足見網絡文化正在被國民所接受,被主流媒體所認可。”難怪有網友大呼:《人民日報》這次的標題很“給力”!

    以上材料給了你怎樣的感受?請根據你的感受寫一篇文章,題目自擬,立意自定,文體不限,不少于800字。

    給力的網絡文化

    謝林海

    網絡文化向來難登大雅之堂,因為在某些人看來,它只是一堆沒什么營養的快餐,食之如嚼蠟,在極短時間里轟轟烈烈所向披靡過后便漸漸湮沒在新一輪的網絡洪流之中。

    然而最近幾年的形勢卻仿佛風云變幻,勢態迥異了。對于網絡熱詞,不僅我們年輕一輩的“80后”“90后”愛用,而且平素清高非凡的君子們、氣質優雅紳士們,在高談闊論時也喜歡信口來上幾句,甚至以嚴肅嚴謹著稱的國家級媒體也“不甘寂寞”而與時俱進了!

    最近幾年,不少媒體每年年底都會評選一年一度的網絡熱詞,以盤點當年的熱門網絡事件,并從中去挖掘其流行的原因及意義。當然,這背后的深意對于整個社會而言都是具有極其重要的指導意義的。

    又比如2010年6月23日,在華中科技大學2010屆本科生的畢業典禮上,校長李培根簡短但別開生面的精彩演講就引刮了高校校長們的演講風暴。這是一場精彩的演講,說它精彩,就在于“根叔”的演講大大有別于平時領導們講話的作風,不再長篇大論,不講套話廢話,大膽從容地運用了大量網絡流行語言,與同學們傾心交流。這樣的演講,獲得了學子們發自內心的30多次熱烈掌聲!

    當然,更具震撼力的新聞當屬網絡熱詞“給力”登上《人民日報》頭版頭條了。2010年11月10日,《人民日報》頭版頭條標題“江蘇給力‘文化強省’”震撼了整個網絡,讓人大感驚訝,網友們大呼“給力”,只因為這意味著網絡文化終于被最主流的媒體承認了。這真是忽聞網文登高堂,漫卷詩書喜欲狂啊!

    如此種種,足以表明隨著網絡的普及,網絡文化也跟著異軍突起,并洶涌成潮延伸至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了!

    此前曾有人擔心,網絡語言會破壞中國漢語言的傳統和純凈,因而一些地方在政府公務系統等領域是限制使用網絡語言的。這次《人民日報》對網絡熱詞的引用所取得的效果,正好證明了這種擔憂的多余。甚至我們可以說:正是網絡文化給力《人民日報》,才讓《人民日報》此次贏得了諸多贊譽!

    其實從廣義上講,網絡文化是人類傳統文化、傳統道德的延伸和多樣性發展,它本身就是人類文化的一部分。或許剛開始的時候,網絡文化會為人所不齒、排斥,以為其只是一種游戲文化而已,不必把它當真。然而一路走來,網絡文化從“火星文”到流行語,從怪異難懂到簡單精妙,其所蘊涵的豐富寓意及活力,早已讓人另眼相看。從目前來看,網絡文化因其全民參與性而具有了最豐富的創造力,在拋卻低俗、媚俗、庸俗的文化渣滓之后,隨著互聯網時代的日漸深化,必將占據主流文化的半壁江山。

    借孫中山先生的一句話說,網絡文化乃“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則昌,逆之則亡”。假如還有人自視清高地拒絕它,那豈不是給自己一巴掌?

    點評:“給力”這個詞登上《人民日報》頭版頭條驗證了網絡文化的合理性,這也正是本篇文章的立足點。在論述過程中,作者極力做到公平公正,辯證分析了網絡文化的進步之處與落后之處,最后分析得出網絡文化“隨著互聯網時代的日漸深化,必將占據主流文化的半壁江山”的結論。全文文風犀利,用例典型,論證有力,具有極強的說服力。

  (責任編輯:韓志霞)

分享“網絡熱詞“給力”登上《人民日報》頭版頭條”到:

58.4K
關注高考招生官微
獲取更多招生信息
高校招生微信
亚洲中国久久精品无码,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综合,国产AV无码专区毛片
中文无遮挡h肉视频在线观看 | 丝袜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亚洲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不卡 | 中文字幕亚洲综合小综合在线 | 一级少妇女片试看 | 亚洲欧洲日产国码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