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心武續寫《紅樓夢》網絡首發引爭議
自從作家劉心武要續寫《紅樓夢》的消息一傳出,書籍還未問世,就已被眾多網民認定為狗尾續貂之作,這讓此部續集頗有些“出師未捷身先死”的悲壯。不過,2011年3月9日中午12點,被炒得沸沸揚揚的《劉心武續紅樓夢》選擇了在當當網上全球首發,而這一續本第一次發行數量就高達100萬冊,國內紅學泰斗周汝昌稱劉心武為“勇士”,并賦詩二首以示祝賀。
盡管一再遭人貶低抨擊,也受到了諸多紅學家的干預,但劉心武對于自己的續作依舊很自信,他甚至認為包括高鶚在內的許多續本都是他人一廂情愿的自由發揮,只有自己忠實于曹雪芹的原著和原意。在新書的作者寄語中,劉心武這樣寫道:“別人都是自由發揮,我的續是不自由發揮,是忠于曹雪芹精髓的鐐銬之舞,因為我是兢兢業業要按曹雪芹前80回‘草蛇灰線,伏延千里’的伏筆來寫。”“我不是為了賺錢也不是為了出名,是為了致敬曹雪芹。”
你對此事有什么看法?請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體裁不限(詩歌除外)。
罵聲的背后
◆ 江蘇省海頭高級中學 仲 婷
劉心武續寫《紅樓夢》,這本是個人行為,若內容合法,其意愿本不受任何人任何機構的限制。可事實上,他的續寫卻引來罵聲一片——“狗尾續貂”“佛頭著糞”“給維納斯接斷臂”,對此事憤憤不平者大有將其除之而后快的陣勢。劉心武不就是寫了一本小說嗎?不就是續寫了一本《紅樓夢》的續集嗎?為什么會引起如此大的反響?仔細想想這些罵聲的背后所隱含的深層次的東西,我的心中不禁一陣哆嗦——某些中國人的劣根性再一次表現得淋漓盡致起來。
總有人見不得別人比自己強。你劉心武咋就這么能呢?你怎么可以這么能呢?一個作家你不好好寫小說,卻跑來研究紅樓夢,而且還搞得有聲有色,你看看你也忒能了!特別是最近幾年,你先后在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錄制播出了61集關于《紅樓夢》的系列節目,還撰寫了三個中篇小說,這《秦可卿之死》《賈元春之死》《妙玉之死》一出,真可謂是讓你賺得盆滿缽滿,紅學界所有的風光都被你一個人奪走了,可你的觀點往往只代表你自己或者你的支持者一方的看法,你不能強迫所有人都當它是真理吧。我們反對,就是要反對!
觀點不同就視為異己,對待異己當然是將其置之死地而后快。當年蘇軾烏臺詩案就是一個例證,“陛下知其愚不適時,難以追陪新進;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養小民。”這句話的意思是,皇帝知道我笨,跟不上形勢,難以做到與時俱進,發現我年齡大了但不惹事,或許能看好幾個小老百姓。但就是這樣的幾句話,卻被他的那些反對者當成了詆毀新法的重要證據。他們本來就看蘇軾不順眼,于是就挖空心思對蘇軾進行打擊,借新法謀私利、打擊異己。烏臺詩案差點要了蘇軾的腦袋,要不是許多愛才人士一起幫忙,我們恐怕再也看不到《赤壁賦》這樣的詩詞了。今天,劉心武要寫《紅樓夢》續集,其反對者們恐怕也是持的這種心態吧!
《紅樓夢》作為大名鼎鼎的經典名著,在中國古典文學史上的地位我們都知道,想要續寫它確實是一件非常艱難的事情,想要讓續寫的部分達到原著的藝術水平也絕非易事。但是,我們不能因為它是經典,它是名著就畏畏縮縮堅決制止后人對其的揣測與完善吧,這樣的行為相比大膽續寫而言,更是對經典的束縛與褻瀆啊!
罵聲中或許還有人持無聊的心態,單純唱反調,不管別人干什么都要站出來,罵兩聲,喊兩句。在網絡時代,圍剿“看點”成了他們生活中的必修課。各式各樣的“門”鬧騰夠了,這些“把欄桿拍遍”的憤青們就要開始挑刺劉心武續寫《紅樓夢》了,不過這也并不是什么“大事”——中國人向來是敬佩古人,看輕今人的吧!
一部《紅樓夢》,從清朝開始,二百多年的時間里,續寫的版本多如牛毛。既然有那么多人都在續寫《紅樓夢》,怎么偏偏就多了劉心武一個呢?在這罵聲的背后,更令我們深思的似乎是某些人“奇怪”的心態吧!
點評
作者從各種“圍剿”劉心武的聲音背后,聽到了一些不一樣的東西。透過現象,分析本質,看透各種人的不同心理。文章觀點明確,重點寫了三種不同的心態:看不得別人比自己強;排除異己;無聊的心態,單純唱反調。思路清晰,“總—分—總”的整體思路,中間主題由三個部分構成。語言也具有一定的感染力,是篇比較典范的時評類文章。
(責任編輯:韓志霞)
分享“劉心武續寫《紅樓夢》網絡首發引爭議”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