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辦高校畢業生比公辦高校更受歡迎
日前,北京市教委特別嘉獎了北京國際經貿學院下屬的民航管理學院,并對該學院畢業生近年來的超高就業率予以充分的肯定。相比大多公辦高校畢業生普遍不高的窘境,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民辦高校畢業生比公辦高校更受用人單位歡迎。
未來趨勢:國際化、市場化、優質化
我國民辦大學始于1982年,設立之初僅僅是為了滿足廣大高考落榜生的求學需求。經過近30年的發展,中國非學歷高校已有1240所,在校人數高達118萬人,構成了一塊龐大的體制外教育資源。
據教育專家分析,隨著國家改革開放力度的加大和教育國際化程度的提高,中國民辦高等教育必然要引入國際優質教育資源,同時也要將中國傳統優秀文化推向世界。在這一方面,民辦院校具有較強的競爭力、適應性和先天優勢。
中國民辦高校經過30年的發展,已從邊緣區域向中心區域位移,教育專家認為,除國際化外,未來中國民辦高校的走勢至少還會向以下兩個方面發展:(1)市場化:民辦高校與市場接軌緊密,產業屬性良好,社會認可度高;同時,民辦高校的主要任務應該是以培養應用型、職業型人才為主,因此走市場化路線是民辦高校蓬勃發展的保障,可以滿足社會不同層次、不同類別、不同形式、不同對象的各級各類教育市場的需要;(2)優質化:教學質量是民辦高校競爭力的核心,全面提高民辦高校的教學質量是一個長期的、緩慢的過程,需要早策劃,早行動,具體來講,可以從生源、師資、管理、教學、結構等各個方面實現優質化。
民辦高校迅速發展壯大的優勢
由于國家財政有限,公辦大學面對社會的教育需求不堪重負,動員各種力量投資教育成為當務之急。民辦大學是解決高等教育需求的一個好辦法。其實,世界上的名牌大學早稻田大學、哈佛大學、牛津大學都是民辦大學。
據了解,我國優秀的民辦大學專業設置上“調頭”很快,競爭機制的建立也使民辦大學具有較強的靈活性。并且民辦大學不僅僅是讓學生們學到知識,更重要的還要學到有用的知識,讓學生走上社會后可以生存。
“重能力、重市場”的教育理念,使民辦大學迅速發展壯大并得到考生認可。2011年,北京國際經貿學院下屬的民航管理學院就業率高達96%,其中國際航空服務、民航服務管理、海乘服務管理等專業,更是連續三年保持100%的就業率,超過大多數公立學校的平均就業率。這也是北京國際經貿學院下屬的民航管理學院進入國家學歷教育序列的重要原因之一。
民辦大學和公辦大學怎么共同發展?專家指出,中國高等教育正朝著“以政府辦學為主體,公辦學校和民辦學校共同發展”的格局發展。未來的發展趨勢是:民辦大學可以和公辦大學享有同等待遇,一起爭取優秀的生源,提高民辦大學的生源質量,也為廣大考生提供了更多更廣泛的專業選擇渠道。
(責任編輯:張寧)
分享“民辦高校畢業生比公辦高校更受歡迎”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