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高考物理試卷評析(北京卷)

2011-06-08 17:05:21 來源:

    2011年北京高考理綜部分的考察剛剛結束,這一年是北京新課標改革后的第二年,從2011年北京高考理綜物理部分的情況來看,新課標的考試更加注重從物理的遷移能力上進行考察,基本原理來源于課本,考察方式來源于生活,既符合考綱要求,又能很好的考察學生的分析能力,同時突出重點熱點知識,實現平穩過渡。

    2011年北京高考理綜物理部分選擇題涉及到了原子物理關于β衰變的考察,光學楊氏雙峰干涉實驗,如何增加條紋的寬度,考察的是書上的基本公式。萬有引力的考察集中于穩定軌道的考察,重點在同步衛星的分析,電學題目的考察為串反并同,考生可去新東方網上搜索專門的此專題的文章,四個字的口訣就可以搞定,最后一個選擇題為合理性題目的考察,主要從單位,極值等方面進行考察,總體來看選擇題的考法是比較簡單的。

    對比2010年的北京高考物理部分,我們可以看到,第13,14題往往是選修3-5知識的考察,集中于原子物理,光學,相對論,由于這部分內容屬于比較前沿的物理知識,涉及到的都是大學才需要展開去研究的領域,因而這部分知識在考察時重點強調對于基本規律的認識和理解,之后也很可能沿襲這樣的考察方式,因而考生在準備這部分內容時重在了解和記憶,可以說是物理部分的送分題。這屬于第一種送分題,送分題有兩種,一種是簡單到大家都會做,另外一種是難到大家都不會做,第一種送分方式由于其降低了考生之間的區分度,因而很可能被逐漸的淘汰掉。而第二種則非常考察考生的遷移能力,類比能力,歸納能力,可能成為之后考試的主流方式。而15題,16題,17題則更多的著眼于估算,天體物理,機械振動機械波的考察,難度一般,還是基本規律的理解和掌握,只是多增加了一些計算的部分。18,19,20多是對于電磁學問題,信息題,合理性分析,斜面問題,甚至是大綜合的形式來考察,難度相對較高,要求考生有較為扎實的受力分析,運動分析,建模劃歸能力,難度相對較大,考生需在高三提前進行針對性訓練。

    2011年北京高考理綜物理部分的實驗考察的是動量守恒的驗證,此考法多次在近期的模考題出現,可以說是非常重點的內容。同時對于萬用表的考察也是基于萬用表的基本使用,總體難度不大。

    實驗題目的考察往往是一力一電的形式,力學主要是針對紙帶的處理,如根據紙帶計算加速度和速度,而加速度和速度是力學最重要的兩個量,一個促成了受力分析,一個促成了能量轉化,因而是考察的核心內容,一般的陷阱設置在點的選擇上,紙帶測量的處理上,另外一個是基于斜面問題的牛頓第二定律的驗證和動能定理的驗證,第三種則重點是平拋實驗為基礎的平拋規律的研究,動量守恒的驗證及變形。電學實驗則集中在器件選擇,電路連接,誤差分析等方面,重點實驗是伏安法測電阻,測量電源的電動勢和內阻,半偏法,改裝和校準及部分電學實驗的拓展,如A-A法,V-V法測量電動勢和內阻等。

    2011年北京高考理綜物理部分的計算題第一個為單擺的考察,這是近幾年考試中一直被忽略的一塊知識,依然屬于基本模型的考察,第二題考察信息題的帶電粒子在有界場中運動的考察,利用點題班的口訣可以處理掉這類題目,最后一個題有很大的更新,考察電勢分布及電荷運動,這個利用點題班上講的圖像轉化思想可以做出分析,對于大部分考生來說,難度比較大。

    計算題第一題往往是力學模型的考察,如平面平拋運動,斜面平拋運動,豎直圓周運動的臨界問題及涉及到的非光滑曲面的功能轉化問題,以這些基本的力學模型來展開。另外第一個計算題涉及到電學時,往往是簡單的導體棒切割磁感線過程中的受力分析,運動分析,電動勢分析及電勢差分析,及帶電粒子在簡單的純電場或者純磁場中的類平拋運動及圓周運動。計算題的第二題往往是信息題目的考察,重點考察考生把物理知識遷移到實際生活中來,本身難度很低,屬于應用題的范疇,但是很多考生備考時不注意這方面的訓練,導致這類題目成了考生奪取高分的很大的一個阻礙,不過這種引導的趨勢還是值得提倡的,符合格物致理的精神,也符合素質教育對于提高學生主動分析能力考察的方向。計算題的第三題,往往與數學知識結合的比較緊密,2009年及2010年的最后一個計算題都是針對連續作用過程中的不完全歸納法的考察,數學知識與物理知識的典型結合,或者是圖像轉化思想的應用。

    總體來看,2011年北京高考物理選擇題難度一般,實驗題扣準主流,計算題花樣翻新,難度略有提升,總體難度實現了從2010年的平穩過渡。

    附:

    高考物理之口訣式解題法

    口訣式解題法,顧名思義,就是用記憶口訣的方式來得分,這個方法僅適用于高考最后的沖刺,平時學習不提倡使用,不強調理解,只強調實戰。總結下來,約有50個口訣及思想方法,內容涉及高考物理的選擇題,實驗題和計算題,舉一個小的例子,以點窺面,介紹一下這個口訣式解題的操作辦法。

    在高考物理選修3-2的第二章是恒定電流,初中物理中的電源一般是理想電源,不需要考慮電源本身的分壓和功率分配問題,因而我們可以用部分電路歐姆定律進行分析和計算;而到了高中,我們把理想的條件去掉,電源參與了電路的分壓和功率分配,因為有了一種題型,叫做“電路的動態分析”問題,而它解題的依據是基于閉合回路的歐姆定律。舉例如下:

    我們要給出的一個口訣叫做“串反并同” 意思是在一個復雜的閉合回路中,電源不理想,當一個電阻阻值發生變化(斷開電阻看成增大,短路電阻看成減小)時,那么與之串聯部分的電路的電壓,電流,功率的變化與之呈相反趨勢,此為“串反”,與之并聯部分電路的電壓,電流,功率則呈現相同的變化趨勢,此為“并同”。

    「例」在如圖所示的電路中,E為電源電動勢,r為電源內阻,R1和R3均為定值電阻,R2為滑動變阻器。當R2的滑動觸點在a端時合上開關S,此時三個電表A1、A2和V的示數分別為I1、I2和U.現將R2的滑動觸點向b端移動,則三個電表示數的變化情況是(     )

 U1151P352DT20110608144448.jpg  

例題附圖

 A.I1增大,I2不變,U增大

    B.I1減小,I2增大,U減小

    C.I1增大,I2減小,U增大

    D.I1減小,I2不變,U減小

    我們可以使用閉合回路的歐姆定律按照分壓分流的思想一步一步來判斷各個表的變化情況,這種思路太過復雜,恕不贅述。我們來換“串反并同”看一下,滑動變阻器滑動觸點向b端移動,導致R2變小,A2與之串聯,所以A2讀數增大,A1,V1與之并聯,所以A1 ,V1讀數減小,答案是B.這種方法叫做“串反并同”。利用這個方法,類似的題目只要讀完題目,20秒內就可以準確找到答案。

    這是分析動態電路分析處理的一種思路,四個字“串反并同”,其實還有比串反并同更直接的處理思路,是串反并同的升級版,篇幅關系,不再贅述。我們希望把高考應試物理做到這樣一種地步,就是認字就能得分,高考物理最后一個月的準備沖刺過程中,遇到來問問題的學生我都會先問一句“漢字能認全嗎”,學生一般答:“開玩笑呢老師,當然能”,接下來我會告訴學生一句口訣適用于學生遇到的問題,讓學生切身體會到高考物理沖刺是“認字就得分”的,前面問學生的問題看似是在開玩笑,實則是讓學生體會到高考物理,如果看清了其本質,純粹應試的話,不是一件難事。

    希望這種高考物理的沖刺方法,能讓更多的孩子在最后一個月舉步維艱的時候再把物理提高幾十分,從三本變成二本,二本變成一本,一本升級為名校,讓我們在高考物理的沖刺道路上自由馳騁,縱橫千里。

  (責任編輯:張寧)

分享“2011高考物理試卷評析(北京卷)”到:

58.4K
關注高考招生官微
獲取更多招生信息
高校招生微信
亚洲中国久久精品无码,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综合,国产AV无码专区毛片
婷婷丁香狼人久久大香线蕉 | 亚洲日本人一成在线网播放 | 亚洲国产天堂女人午夜看片 | 欧美专区亚洲专区日韩专区 | 中文一区二区视频在线 | 亚洲日本韩国欧美特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