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當年故意考零分 實在很傻很沖動
他們都曾主動選擇零分,一個在多份試卷上寫下自己對當前教育理念的設想,一個故意寫下出格的作文。對外,他們也曾自我宣稱“零分考生”,但曲終人散后,感到了困惑或者后悔,如今,他們要么踏上打工道路,要么重新選擇高考,進入大學校園。
零分考生——這個聽上去很牛氣的稱呼,帶給他們的究竟是什么?
回訪之徐孟南
勸學:了卻一個心結
徐孟南身邊的箱子里,放著數十份宣傳單,上面印著2006年至2010年,6名高考零分生的頭像和“語錄”。宣傳單的另一面,是徐孟南寫的勸告語。
除了這些宣傳單,箱子里還有一個條幅。展開來,可以看到上面的兩句話:高考零分生傳達教改聲音,但零分注定是錯誤是傷害。橫批是“請勿效仿我們”。
半個月來,徐孟南就是利用這些傳單和條幅,在南京、合肥等地進行“勸學”宣講。“勸說現在的考生不要學當年的我。”
“效果不太好。”他說,一方面,這種行為沒有引起人們關注,另外,很多學生覺得高考考零分,“是不可思議的”。
徐孟南坦承,之前他已經想到學生們對此可能不會關注太多。進行宣講,主要是為了了卻他的一個心結。
徐孟南說,這兩年每年高考時,都會想到當年自己的高考。“有時候挺難受的,感覺很對不起父母。”
“這是我的一個心結。”徐孟南說,宣講完了,高考和他就徹底沒關系了。“我會該怎樣生活就怎樣生活。”
往事:現在想來當時真的錯了
說起當時故意考“零分”的動機,徐孟南說:“那時候看到河南省2006年有個零分考生蔣多多,就決定像她那樣,在高考中考零分。”他當時的理由,也是“對現行教育不滿”。
徐孟南口中的蔣多多,是河南省2006年高考時的零分生。她在考卷上抒發對現行教育的不滿,被媒體報道后,一度成為當年媒體報道的十大教育新聞人物之一。
另外的原因,徐孟南認為,是繁重的學習壓力和沉悶的課堂氣氛,“很多同學都不愿意在學校待。”
高考結束后,徐孟南把自己的想法,以日記的形式在網上發表。“現在想來,當時真的錯了。”
徐孟南說,他會經常翻看當時寫的文字,感覺自己當時太傻,而且還青春叛逆。
徐孟南的宣傳單上寫著一段話,他說是自己的總結:“曲終人散”是對零分考生影響力的最貼切描述,我們從中并沒有獲得什么,感受最多的是傷害。如果非要問我們獲得了什么,我們只能說獲得了成長,可付出的代價卻是巨大的。
未來:以后的道路還很長
從鄭州走后,徐孟南已經回到江蘇淮安,他在那里跟著一個親戚做生意,一個月掙3000多元錢。
時間走到現在,當初徐孟南的高中同學已經讀大三了。說起上大學的同學,徐孟南說有點兒羨慕他們。“他們能認識挺多的人,我的社交面有點兒窄。”
“經常和上大學的同學聯系,感覺我們的思想是在同一層面的,有共同話題。”徐孟南說,雖然沒上學,但他一直在學習。
徐孟南的工作主要是幫助親戚打理一下生意上的事情,不用干太多活,“我這段時間在學習英語和互聯網方面的知識。”
“我們這個年齡還是儲備知識的時期,學習知識也算給自己的未來投資吧。”徐孟南說,他已經看開了,現在還很年輕,以后的道路還很長。
“樂觀點兒想,以前的錯誤不見得是壞事,也是一種成長吧。”徐孟南感嘆。
回訪之李堅
他曾經選擇“零分”
現在已是大學生
徐孟南并不是2008年唯一的“零分考生”,李堅同樣如此。
李堅,貴州印江民族中學高三復讀學生,走進考場的他,只為完成心愿——力爭門門考零分。
能做對的題,故意做錯,不會做的題,干脆空著。這是李堅的做法。
由于李堅從小喜歡寫作,在語文作文題上,寫下一篇《作文與嫖妓》,最終分數下來后,他的作文得了12分。加上20分的少數民族加分,他的高考總成績為32分。
高考結束后,李堅將“零分事跡”發布在網上,并開博客進行宣傳,很快成為網絡紅人。
很多人不理解李堅的行為,在他家人和老師看來,他完全可以考取一個好大學。
作為理科生,李堅卻對語文很感興趣。他自稱在全國各類刊物上發表過百余篇作品。2007年,他曾用文言文寫下《印江賦》,并發表在印江一家市級報紙上。
但沒過多長時間,李堅心生悔意,“我不該那樣做,上大學可以獲得更好的發展。”隨后,轉變觀念的李堅開始求學,力爭考取大學。
對話
做記者是我的理想
記者:2008年高考后,你是怎么選擇的?
李堅:去了江西翻譯學院上專科,后來又考上了江西南昌大學科技學院,目前在新聞學院上大三。
記者:既然還是要上大學,當初為何要考零分?
李堅:當初的決定與自己的規劃有點背道而馳,當初的想法太沖動。今年高考,看到很多網站上都有講述自己高考故事的活動策劃,想到自己的高考經歷,總覺得3年前的我與現在的我差別很大。
記者:差別在哪?
李堅:處理事情的方式完全不一樣了,現在更理性一些。比如,現在和之前我都很關注教育,但現在的我會組織愛心志愿者團隊到山區去支教,更側重于做實事。
記者:零分事件為你帶來了什么?
李堅:選擇新聞行業是“零分事件”給我最大的收獲,也改變了我的人生。
記者:為何選擇新聞專業?
李堅:從第一次接觸媒體,我就對媒體開始好奇,現在變成了喜歡、熱愛,做記者是我的理想。
記者:你今后有何打算?
李堅:雖然我還在上學,但已經是香港《記者調查》雜志社的實習記者了,做深度調查。
(僅供娛樂)
安徽:《時間在流逝》
2h30' 2h29' 2h28' 2h27' 2h26' 2h25
……
1h30' 1h29' 1h28' 1h27' ……
30' 29' 28' 27'……
3' 2' 1'
流逝完了,該交卷了
安徽:《時間在流逝(2)》
眼睛一睜一閉,一場考試就過去了。眼睛一閉不睜,一輩子就過去了,嚎。
老師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分數就到手了。老師睜大雙眼,就死不瞑目了,嚎。
江蘇:《拒絕平庸》:
為什么我要拒絕平庸?
因為我過的是綠色生活!
為什么我過的是綠色生活?
因為這是姐品味的時尚!
為什么我要品味時尚?
因為姐是一個有好奇心的孩子!
為什么我有好奇心?
因為姐曾經懷想過天空!
為什么我要懷想天空?
因為姐曾經高考過!!!!
上海:《一切都會過去與一切都不會過去》
大衛:過得去!
契訶夫:過不去!
大衛:過得去!!
契訶夫:過不去!!
大衛:過得去!!!
契訶夫:過不去!!!
大衛:過得去!!!!
契訶夫:過不去!!!!
大衛:過得去!!!!!
契訶夫:過不去!!!!!
我:你倆吵吧,我高考能過去就行……
四川:《總有一種期待》
我期待作文滿分……
廣東:《回到原點》
(0,0)→(0,1)→(1,1)→(1,0)→(0,0)
湖北:《舊書》
我用一麻袋的錢上學,換了一麻袋書;畢業了,用這些書換錢,卻買不起一個麻袋!
浙江:仿寫“樹在,葉去;葉在,花去;花在,香去;香在,聞它的人去。”
你在,我去;我在,她去;她在,你去;你在,我了個去。
(責任編輯:張寧)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