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填報:七分靠成績三分靠志愿
一周后,高考分數和各批次分數線就會公布,對于考生和家長來說,現在的大事無疑是填報志愿。
有這樣一句話:想進入一所滿意的大學,七分靠成績三分靠志愿。言之有理。如果說高考檢驗的是學生成績,比的是個人實力,那么,填報志愿絕對是個技術活兒,考驗的是決策能力,拼的是群體智慧。
怎樣才能在千余所學校、10多萬個錄取位置中,找到適合自己的一個,這就需要選擇、對比、權衡、把握、決策……
填寫志愿技巧,填報院校應該從高到低。
技巧一:參閱往年“平均分”。實行平行志愿后,學校錄取最高分和最低分的差距總體趨勢是減小,高校錄取分數范圍也趨于相對穩定。因此,考生們要恰當、準確選好自己的定位起點,就應參閱高校往年錄取分的“平均分”。
技巧二:填報院校要有梯度。考生填報的院校應有一定從高到低的梯度,可以按照自己對院校及專業的喜愛程度來排序,但要拉開錄取分數可能有的檔次,考慮學校的報考熱度,相對于自己的成績要留有一定的余地,其中要有自身成績能進入錄取成績范圍內的院校。
技巧三:控制專業間的錄取梯度。相關專家提醒,考生在專業選報時也應控制專業之間的錄取分數“梯度”,同時注意檢查個別專業錄取對考生身體狀況有什么限制條件,個別專業要求自己是否符合,以準確定位志愿。
再者,著重分析誤區,平行志愿不是平等志愿。
誤區一:幾個志愿隨便填,肯定會被錄取到分數線高的一所學校。根據平行志愿遵循的原則,在檢索考生排序位次符合條件后,再依考生所填平行志愿排序院校的自然順序逐一檢索。
誤區二:只要成績夠,可能被所填學校同時錄取。平行志愿投檔是按照考生志愿自然順序依次檢索,一旦考生檔案投到某一所志愿高校后,其他平行志愿則不會再投檔了。
綜上所述,“前車之鑒,后事之師”。考生在填寫志愿學校時,一定要慎重,做到三思而后行。
(責任編輯:韓志霞)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