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教育考試院:知分、知線填報志愿注意問題
一是應注意公布高考成績和批次分數線后填報志愿的風險性和不確定性。高考志愿填報過程是一項群體活動。目前各省市采取的考前填志愿、估分填志愿、知分填志愿三種方式各有利弊。公布高考成績后填報志愿并不等于一點風險都沒有。由于招生院校和專業各具特色,院校坐落區域各不相同,考生成績和位次各有差異,考生志愿選擇的多樣性,這些因素都會給考生填報志愿、選擇院校和專業帶來很多不確定性。尤其是本科二批以上的考生,一定要根據自己的高考成績和位次情況積極應對報考風險和不確定因素。
二是應注意避免同分段考生出現扎堆填報部分院校的問題。當考生在知道高考成績、知道分數線的情況下,他們在參考往年各院校投檔分數進行選報時,很容易產生判斷和選擇的趨同性,即出現分數相近的考生集中填報少數高校或專業,從而造成報考相對集中導致落選現象發生。考生在填報志愿時要考慮這個因素,適度避熱和擇冷,增加錄取機會。如,某高校近年的錄取分一般高出批次控制線30—35分,每年的招生計劃60個左右。參照往年的情況,今年處在高出批次控制線30—35分的考生都有被錄取的機會。如果考生都作出這樣的判斷和選擇,全部在這個分數段的考生填報該學校會遠遠超過60人,則必然會出現嚴重的扎堆現象。
三是應注意結合志愿填報時間調整,分階段進行高考志愿的咨詢和填報。
第一階段,即考試結束后至公布成績前階段。由于本市實行公布成績后填報志愿辦法,從考試結束至公布成績有兩周左右的時間,考生及其家長要充分利用好這段時間。考生可根據自己所在中學的位次和綜合情況,仔細閱讀相關院校招生章程、招生計劃、專業設置等資料,把自己初選的院校全部列出;認真分析所選院校近三年、特別是去年在津招生的平均分、最低分、高出批次分數線分值以及計劃和專業變化等;在此基礎上,再根據考生的興趣、愛好,參考所選院校錄取政策、培養目標、主干課程、就業趨向,排列出所選院校基本位次。
第二階段,即公布高考成績后階段。填報志愿時間為一周左右,考生及其家長在第一階段信息搜集和綜合分析的基礎上,再根據考生高考成績、批次分數線、個人位次等情況,有針對性對所選院校進行詳細咨詢。
對于平行志愿填報方式,有一個“口訣”,即“沖一沖、穩一穩、保一保”,考生要把握好沖、穩、保三者之間的落差關系。考生不妨將自己有希望“沖一沖”的院校作為Ⅰ志愿,將最適合自己的“對口”學校作為Ⅱ志愿,志愿Ⅲ填一所“保守”學校,志愿Ⅳ則填“保底”學校。
(責任編輯:韓志霞)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