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高招辦三答“下分填志愿”
【 模擬填報高考志愿 】 【 免費索取高校簡章 】 【 高考站】 【 高校招生站 】
對于今年參加高考的考生及其家長來講,怎樣在知分數、知分數線的前提下填報志愿是一個全新的課題。為此,本報記者采訪了市高招辦負責人及具有多年指導志愿填報經驗的專家,就考生和家長關心的問題進行解答。
A
今年本市高考錄取形勢如何?
預計錄取率
高于去年
今年有975所普通高校在津安排招生計劃,已落實招生計劃59000多個,其中理工類41900多個(含藝術、體育類),文史類17100多個(含藝術、體育類);本科計劃44300多個,高職高專計劃14800多個。預計今年本市普通高校招生錄取率高于去年。
知分知線報志愿應注意什么?
控風險避扎堆記口訣
1.知分報志愿也有風險性和不確定性。由于招生院校和專業各具特色,院校坐落區域各不相同,考生成績和位次各有差異,考生志愿選擇的多樣性,都會給考生填報志愿、選擇院校和專業帶來不確定性。尤其是本科二批以上的考生,一定要根據自己的高考成績和位次情況積極應對報考風險和不確定因素。
2.避免同分段考生扎堆填報部分院校。下分后,考生在參考往年各院校投檔分數進行選報時,很容易產生判斷和選擇的趨同性,出現分數相近的考生集中填報少數高校或專業,導致落選現象發生。考生在填報志愿時要適度避熱和擇冷,增加錄取機會。
3.分階段進行高考志愿的咨詢和填報。考試結束后至公布成績前有兩周左右,考生可根據自己所在中學的位次和綜合情況,仔細閱讀相關院校招生章程、招生計劃、專業設置等資料,把初選院校全部列出;認真分析所選院校近3年、特別是去年在津招生的平均分、最低分、高出批次分數線分值及計劃和專業變化等;再根據興趣、愛好,參考所選院校錄取政策、培養目標、主干課程、就業趨向,排列出所選院校基本位次。
公布高考成績后填報志愿時間為一周左右,考生及其家長在信息搜集和綜合分析的基礎上,要根據考生高考成績、批次分數線、個人位次等情況,有針對性地對所選院校進行詳細咨詢。
平行志愿填報有一個“口訣”,即“沖一沖、穩一穩、保一保”。考生不妨將自己有希望“沖一沖”的院校作為Ⅰ志愿,將最適合自己的“對口”學校作為Ⅱ志愿,志愿Ⅲ填一所“保守”學校,志愿Ⅳ則填“保底”學校。
C
填報志愿通常分為哪些步驟?
精準七步走確定志愿
1.廣泛了解政策和信息:招生政策、錄取程序、報考人數、招生計劃、考生所在學校近年來在全市高考中的位置、考生成績在本校的排名狀況、與考生有關的招生工作時間安排(咨詢會、家長會等)、填報志愿時間安排、擬報考院校的基本情況等。
2.擬定初步志愿方案:根據本人的綜合能力和高考成績,在擬定個人專業志向和掌握本年度招生信息的基礎上,確定不同地域志愿方案,不同院校志愿方案,不同專業志愿方案,地域、院校、專業組合的綜合方案等。
3.征得中學老師或有關招生機構人士的指導:對他們提出的建議和意見進行綜合分析。
4.家庭內部協商:報考地點的選擇,院校、專業與未來就業、升學的問題,上學期間的費用等,將初步擬定的志愿方案進行排序。
5.依據初步擬定的志愿方案重點收集分析信息:擬報考院校近幾年在本市的錄取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招生專業、招生計劃、錄取分數的變化趨勢等,全市考生成績的總體趨勢(特別是與去年的比較)等。
6.確定報考志愿:在充分收集填報志愿的各種信息的基礎上,結合本人和家庭的實際狀況,最終確定本人各批次的報考志愿。
7.填報志愿:一定要認真、規范、準確地填寫院校代碼、專業代碼等內容,文字、數字要清楚、工整,確保將自己的意愿準確無誤地表達出來。
(責任編輯:李書信)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