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報考必備:解讀招生政策
【 模擬填報高考志愿 】 【 免費索取高校簡章 】 【 高考站】 【 高校招生站 】
解讀招生政策
招生政策主要指招生政策和規定,特別是與填報志愿密切相關的政策和規定,比如高校招生錄取體制和辦法、錄取批次的劃分、優錄照顧政策、定向招生政策等等。
由于招生政策的規定,高考錄取的流程大體為:劃分錄取批次→制定錄取分數線→投檔形成院校調檔線→分批錄取與調劑錄取→征集志愿及錄取→通知考生→補充錄取(高職高專)。下面筆者先結合11條分數線的概念、相互區別及其聯系進行介紹。
(一)11條分數線的區別及聯系。
第1條分數線 各科類各批次錄取控制分數線(簡稱錄控線或批次線又稱省線)
為什么要劃分各科類各批次錄取控制分數線?這是由于在各省(直轄市、自治區)招生錄取的高校眾多,所有高校不可能同時錄取,將不同類型的院校分期分批進行錄取,由此形成分類錄取批次。各省市根據本地實際劃分,一般將志愿、錄取批次劃分為……批次,但多數省市分……批次錄取。分科類分批次錄取既有利于不同類型高校招生,也有利于增加考生的錄取機會。
什么是錄取控制分數線?主要作用是什么?錄控線是根據各省(直轄市、自治區)考生高考成績水平和招生計劃,按一定的比例確定的錄取新生的各批次、各科類最低成績標準。各科類、各批次的批次線都會不同,科類一般分為文史類、理工類、藝術類和體育類(一般只分本科線和專科線),文史類和理工類又分為提前批、第一批本科、第二批本科、第三批本科、第四批(高職高專),個別的還有第五批。有些地方還分得更細,將上面各批分別分為第一批一次(A段)與二次(B段),第二批一次(A段)與二次(B段),第三批一次(A段)與二次(B段),第四批一次(A段)與二次(B段)。
錄控線是確定考生錄取資格、執行招生政策的一個重要指標。只有總分達到或超過批次線的考生(通常稱“上線考生”)檔案,才有可能被投檔到高校,而院校一般只能錄取所在批次線上的考生。2009年至少有21個省、市、區的高考志愿在公布高考成績和各批次錄控線以后填報,錄控線可以更好地指導考生合理填報志愿。比如某考生的總分(含政策照顧分)達到了第一批院校的批次線,就可以填報第一批次和以后各批次的志愿且被錄取。
由上可知,除提前批外,批次越靠后,批次錄取控制分數線會逐批降低,只要正確掌握不同批次及同批次不同順序的志愿之間的關系,前批次如果不能錄取,后批次仍有機會。
第2條分數線 第一批次錄取院校的控制分數線(簡稱一本線又稱重點線)
由于第一批次錄取的主要是全國重點大學(具體指中央部委直屬院校、“211工程”院校和經省級招委同意的其他本科院校及專業),因此其錄取控制分數線,又叫重點線。一般按計劃招生數與考生數的比例大約在1∶1.2左右來確定。考慮到志愿兼報等因素,因此分數線確定時并不是機械進行的,而要考慮各種因素的作用。有些地方如河北省、遼寧省等將第一批細分為第一批一次(A段)與二次(B段),但都是只劃一條分數線,分作兩次錄取。第一批次錄取的院校實行“學校負責,招辦監督”的錄取體制。
第3條分數線 第二批次錄取院校的控制分數線(簡稱二本線又稱一般本科線)
由于第二批錄取院校主要是一般本科院校,因此劃定的錄取控制分數線又叫一般本科線,本科線一般也按略多于計劃招生數來確定,其計算辦法是包括第一批的余數在內從第一批控制分數線往下測算,直到人數比第二批計劃招生數有一定余量時,這個分數就是控制分數線。總的原則是同樣要考慮到確保高校有一定的生源選擇余地及不同科類志愿的兼報等因素。該批錄取院校、專業數量多,招生數量也最大。第二批次錄取院校實行“根據志愿,按比例投檔”的錄取辦法。
(責任編輯:李書信)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