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高考志愿填報必須注意的四大細節
“泰山不拒細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兩千多年前,李斯就精辟地指出了細節的魅力:想成就一番事業,必須從細微之處入手。
高考填報志愿也不例外,它是由許多細節組成的,只有提前注意了填報過程中的“一粒石”“一滴水”,才能為志愿系上保險帶,降低被退檔的風險。
細節一:服從調劑
細節實例
2010年理科考生小栗,高考成績556分,高出當地本科二批控制線28分。小栗的理想是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分析該校的錄取分數時發現,杭州電子科技大學近3年在小栗所在地理科的錄取分數線,都高出本科二批控制線25~30分之間。他的成績報考該校雖有一定的風險,但也有希望。為了能夠加大被杭州電子科技大學錄取的幾率,他愿意服從專業調劑。
小栗填報的3個專業是:網絡工程、信息工程、集成電路設計與集成系統,錄取結果是:信息對抗技術專業。
從后來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公布的錄取情況看,該校在小栗所在地調檔線為547分,小栗所報3個專業錄取最低分分別為562分、575分、561分。因為分數不夠,小栗并未被以上專業錄取,但是因為他服從專業調劑,而被錄取到錄取為549分的信息對抗技術專業。
細節解讀
實例中,小栗的錄取結果是比較令人滿意的,因為所調劑的信息對抗技術專業與他所填報的3個專業非常接近,所學課程大同小異。但由于較多考生對信息對抗技術不了解,所以這個專業歷來比較“冷”,報考人數較少。事實上,像杭州電子科技大學這類行業特色鮮明的院校,不論什么專業,幾乎都與“電子科技”聯系比較緊密。各高校招辦人員在安排專業調劑時,不會輕易把理科生調劑到偏文科的專業,更不會把文科生調劑到偏理科的專業。如果考生填報志愿時,填了幾個信息類的專業,那學校就會發現考生的興趣所在,調整專業也會盡量安排在這一類里。可以說,小栗能被順利錄取,多虧了服從專業調劑。
或許一般人認為,被調劑的專業肯定都是差專業,或者是不好就業的專業。實際上,這完全是一個心理誤區。就目前來看,調劑得比較多的專業分為兩種,一種是計劃量比較大的專業,一種是計劃量比較少的專業。計劃量大了,考生會從心理上抵觸,覺得這個專業不好,以多為“濫”嘛;而計劃量少了,考生又擔心自己擠不進去,不敢填報,以少為“貴”嘛!實際上,高校計劃量大的專業一般都是社會急需的,而計劃量少的可能本來總體需求就小。
細節二:梯度遞減
細節實例
山東理科考生鄭金龍,2010年高考成績為597分。這個分數如果放在其他省,或許是個很高的分數了,可是在山東省卻僅高出一本控制線17分。按照常理,他上一所部委屬重點院校的可能性較小。但是,鄭金龍非常想上一所部委屬大學。于是,他在細細考察了部委屬重點院校往年在山東的錄取情況后,在第一志愿填上了江南大學,3個專業分別填的是:食品科學與工程、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紡織工程。第二志愿是平行志愿,可以填報6所院校,分別是:華中農業大學、西南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石家莊鐵道大學、廣西大學、山東科技大學。結果鄭金龍被江南大學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錄取。
細節解讀
可以說,鄭金龍填報的第一志愿是經過周密思考的,特別是他的專業選擇,呈現明確的梯度原則。江南大學雖然是部屬“211工程”院校,但由于該校是前些年由幾所高校合并而來,校名在廣大考生和家長心目中并不響亮,許多人甚至就沒聽說過這所學校。再加上該校地處無錫小城,因而歷年來在山東的錄取分數并不高,連續幾年都是在一本線上10分左右徘徊?忌敲闇柿诉@一點,才果斷地把江南大學放在了第一志愿。填報專業時,他也注意了梯度遞減,第一專業食品科學與工程是該校的熱門專業,錄取的可能性很小。第二、三專業則是在別人看來的“冷門”專業。根據以前錄取結果看,一般來說,只要進檔就有可能錄取。所以,考生最后被江南大學順利錄取,以一個重點控制線上較低的分數,圓了部委屬重點院校的夢。
鄭金龍的案例說明了拉開梯度的重要性,但除了專業之間拉開梯度外,院校之間也應該有一定的梯度。對于平行志愿填報模式的考生,要合理利用“沖”“穩”“保”原則拉開院校之間的梯度;梯度志愿的考生更需要在第一志愿及后續志愿之間拉開梯度。
細節三:體檢限制
細節實例
劉明是山東中醫藥大學藥學院市場營銷專業的學生,剛上大一不久,他接到學校下發的“退學”處理通知書:“在新生入學體檢復查中,因患有型糖尿病,不符合醫學專業入學體檢要求,按照學校處理意見取消入學資格”。
劉明出生在湖北黃岡一個農村家庭。“我是在4年前得的糖尿病。上高中時,我積極治療從沒出現過大癥狀,除了有時感冒請假外,沒有因為糖尿病請過假。高考選擇學校時我選了醫科學校,也是為了自救。進了大學后先是軍訓,我不落一天地過來了。好多同學都暈倒了,但我沒事。在學校體檢時我也通過了。”軍訓期間,劉明注射胰島素時要用碘酒,去醫務室買。大夫問他干嘛用,他沒多想就說了。學校知道他的病情后,又讓他去醫院檢查,檢測結果是血糖6.4,尿糖+。為了能繼續上大學,他把“+”改成了“-”(正常),結果被學校發現,只能作退學處理。
細節解讀
高考體檢,是整個高校招生工作的重要一環,考生填報志愿、選擇專業都離不開體檢信息。由教育部、衛生部、中國殘聯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體檢工作指導意見》,對考生患有哪些疾病不能被高校錄取,都做了詳細的說明。有的高校的《招生章程》中表明對體檢的要求參照《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體檢工作指導意見》,有的高校會明確標示哪些專業不予錄取或不宜就讀的體檢情況?忌欢ㄒ凑諏W校的規則填報志愿,要不然填報了也是惘然。
考生劉明在知道自己患有“不能就讀”的疾病后,仍然報考對身體要求比較嚴格的醫科院校,雖然僥幸被學校錄取,但最終還是“東窗事發”,被勸其退學。學校給出的理由是:取消劉明的入學資格,是學校經過慎重研究之后作出的決定,完全符合國家發布的《指導意見》中可以不予錄取的六種疾病之一:“嚴重的血液、內分泌及代謝系統疾病、風濕性疾病”。糖尿病屬于嚴重的內分泌疾病,因此被取消入學資格。
從1977年恢復高考以來,高校招生體檢標準已經多次修改,現在執行的是2003年頒布的《指導意見》。相對于此前的體檢標準,該《指導意見》對考生的身體要求有所放寬,所使用的“口吻”也變得溫和起來,如文件的名稱由“體檢標準”改為“指導意見”,減少了“可以不予錄取”的專業,第一次使用了“不宜就讀”的字眼等等。正是這種柔性的字眼,使有的考生產生了錯覺,認為只要高考成績上線,其他都是可以商榷的,于是不顧自身條件,仍一廂情愿地去報相關專業。殊不知,這完全是一種自欺欺人的僥幸心理。因為在我國高校資源——尤其是優質資源目前還比較緊缺的形勢下,各高校都會在同等條件下對身體條件符合的考生優先錄取。
細節四:單科分數
細節實例
河南文科考生方茜2010年考了541分,高出文科一本分數線9分,她清楚自己這個分數在一本里上不了什么好學校,便把主要精力放到了二本的院校里。她一心想去上海讀書,于是,在二本一志愿里填報了上海的一所財經院校的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二本院校開始錄取后,她得知該校的錄取線是538分,心里就樂開了花,慶幸自己報得真巧?墒且恢钡鹊蕉九卧盒d浫〗Y束,她也沒收到該校的錄取通知書,打電話過去詢問,對方告知:“外語分太低,不能錄取。”原來,該校在《招生章程》中特別規定:“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外語單科分數一般不低于100分”。而方茜當年高考時外語考試有點失常,只考了97分。最后只能參加征集志愿,被本地的一所市屬院校錄取。
細節解讀
我國目前高招工作實行的是“學校負責,招辦監督”的錄取體制。省級招辦是主管高招工作的行政教育機關。每年高考結束后,由省級招辦組織實施向高校投放合格考生的電子檔案。投檔是按考生總分從高到低進行排序調檔的,可是進檔以后,情況就大不一樣了。有些高校依然像投檔或調檔一樣,繼續主要采用總分這一硬指標來確定進檔考生的錄取與否,可有些高校就不僅只主要采用總分這一項硬指標,還規定考核相關科目成績,即單科分數這一硬指標。也就是說,某一位考生的總分達到了某高校的錄取要求,但相關科目成績即單科分數達不到該高校的規定要求,同樣不會被錄取。
報考某個專業,與專業相關的基礎知識要過關,這是一些高校根據專業的特殊情況對考生提出的相關要求。例如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這是一個以數學為基礎的應用學科,學習的過程中要遇到許多需要用數學知識來解決的問題,倘若你數學學得不怎么樣,這個專業或許對你而言就不太合適。因此,有些院校對考生報考某個專業提出單科限制,其實一方面是為了保證教學質量,另一方面也是對考生負責,是為了使考生進校后能順利學習專業而采取的行之有效的措施。
看來,報志愿不僅要看自己的總分是否與所報院校相符合,也要看自己的單科分數是否符合招生院校的特殊要求。不要以為高考總分高就萬事大吉,有些時候單科成績也是決定是否順利錄取的關鍵因素。否則,一不留神,就有可能被“套牢”。
除了以上列舉的種種在志愿填報時可增大錄取幾率的細節案例外,還有如參考學校、專業錄取平均分(頂尖高校如北大、清華則不必),看清學校對男女生比例的要求等。要想增大被錄取的機會,就要以學校公布的《招生章程》中的錄取規則為標準,避開受限的方面。
(責任編輯:韓志霞)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