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招辦重罰考生不報到 評論人士稱神經過敏
針對往年高考錄取中出現的一些考生雖然被錄取但不報到的情況,陜西省將從今年參加高考的考生開始,加大對錄取不報到考生的約束力度。
據陜西省招辦新聞發言人郝春懷介紹,2005年陜西省招委會研究決定,上一年錄取不報到又參加下一年高考的考生,省招辦將其上一年度錄取不報到情況記入考生的電子檔案,高校可以據此作為退檔理由,省招辦予以同意。但是這一規定的約束力不強,導致錄取不報到現象不斷增加。
針對這一問題,陜西省招委會研究決定:從今年參加高考的考生開始,今年錄取不報到的考生明年再參加高考,明年在總分相同的考生排列位次時,將其排在同分數的最低位次,同時將考生上一年度錄取不報的信息記入其電子檔案,招生院校可據此作為退檔理由,陜西省招辦予以同意。請陜西考生今年填報志愿時認真考慮這一規定。
針對高考中考生放棄報名或考試、放棄填報志愿、放棄報到的“三放棄”現象,中國教育在線發布的《高招調查報告》中做了詳細的分析。隨著各地高招錄取率飆升,上大學越來越容易,許多考生也從“上大學”向“選大學”轉變,一旦發現可能無法進入理想的高校,會果斷“三放棄”,轉入復讀或出國留學。據湖北省教育廳統計,2010年湖北高招錄取36.6萬人,有3.5萬人放棄報到,使當年報到率低于 90%。安徽省教育廳公布的數據,2010 年該省本科報到率約為 90%,專科報到率僅 80% 左右(數據)。
教育評論人士認為,陜西省招辦的反應有些過激,雖說現在有高考生源流失現象,但流失的主要原因是留學和因經濟等原因不再上學,陜西省招辦的處罰政策不但對真正的生源流失并無任何約束作用,而且對復讀生極為不公。高分復讀生現在越來越多,今年湖南理科狀元楊倩(報道)、吉林松原市文科第一名黃賽南(報道)、通化市理科第一名孫嘉木(報道)、江西高考理狀元桂亞楠(報道)……這些人如果生在陜西,可能永遠無法圓自己的名校夢了。評論人士認為陜西招辦研究出的這一政策純屬“神經過敏,完全是為保證本地大學報到率拍腦袋想出的招數”。
(責任編輯:韓志霞)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