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補習禁令能否抵過利益考量
公辦高考補習學校撤銷的呼聲已喊了三年,但2011年高考補習學校招生情況依然“火爆”。年年喊撤銷,年年招生火爆,這說明公辦補習學校有著巨大的市場需求。
政策禁令在市場需求面前能否得到執行?公辦補習學校撤銷難的背后又有哪些利益的博弈?
8月11日,煙臺某公辦高考補習學校負責人說,公辦高考補習學校的存在給孩子一個好的機會,讓他們在挫折面前勇敢地站起來,將荒廢掉的學業補回來。
“今年招生太火爆了,學生快‘漾’出來了。”這位負責人說。與之相同的是,多所在明年撤銷之列的公辦高考補習學校,2011年的招生也一如往年,非常火爆。
光有大量的生源不足以吸引公辦補習學校,其背后的經濟利益和升學率考量也不容小覷。
涉及到具體學費數額時,各公辦復讀學校一律三緘其口,“按照物價局核準價格收費,絕不亂收費”成了“標準答案”。
一所民辦“高補”學校負責人透露,公辦高考補習學校收費在萬元以上,約為13000-15000元不等。“他們的老師拿財政工資,場地為公共校舍,辦高補學校實為豐厚的利益驅使。”這位負責人說。此外,高考補習學校培養的復讀學生經過“高四”一年的學習,往往能考個好的分數,能為學校和地區帶來高升學率。
“經濟利益和復讀帶來的高升學率是公辦高補的兩大驅動器。”該民辦高考補習學校負責人說,一個或許不太確切的數字是,2011年高考中,某地級市重點本科上線學生為1.2萬人,其中,復讀生占了其中的40%.
(責任編輯:張影)
分享“高考補習禁令能否抵過利益考量”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