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教育部副部長:中國高考完全不公正

2011-08-24 15:36:05 來源:育路高考網

  在當當網或卓越網搜索“美國教育”相關的圖書,都會立刻出現幾百條搜索結果。其中幾乎全是贊美和解析美國教育的優點:《都說美國教育好》、《我在美國做媽媽》、《素質教育在美國》、《向美國父母學習不一樣的教育》等等。

  美國的教育是否真的完美無缺?中國還有哪些方面需要向美國教育學習?《中國經濟周刊》就此專訪了美國教育部副部長埃德華多·奧喬亞(EduardoM.Ochoa)。

  我們要不要當“虎媽”?

  2011年,一個被稱為“虎媽”的美國華裔女人在美國迅速躥紅,《洛杉磯時報》、《時代》周刊都對她進行了連環式的報道,一時間,她的風頭甚至超過了美國總統奧巴馬。

  在她所著的《虎媽戰歌》一書中,虎媽介紹了自己如何以中國式教育方法管教兩個女兒。她罵女兒是垃圾、要求女兒每科成績都拿A、不準女兒看電視、女兒琴練不好就不準吃飯。虎媽自稱,正是通過這樣嚴厲的方式,她把女兒送進了耶魯大學。

  虎媽的教育方法轟動了美國教育界。究竟應當是以虎媽嚴厲的中國式教育方法來培養小孩,還是以傳統美國式的方法讓孩子自由成長?一時間,關于中美教育方法的大討論在美國興起。

  奧喬亞作為美國教育部官員,也作為一個普通的父親,虎媽的故事也引發了他對家庭教育的思索。

  “我認為虎媽的教育方式很有意思。我本人來自一個阿根廷移民家庭,我的童年在英國度過,因此我從小的教育環境比大多數美國人都要嚴厲。我和我妻子這么多年來一直在如何教育子女的問題上存在分歧。我希望能嚴格一些,她卻希望隨性一些。我對虎媽的方式表示理解,但我認為她做得太過火了,在兩種教育方式之間一定存在一個‘快樂的中間值’。”

  奧喬亞表示,盡管他本人從小也受到了嚴格的家庭教育,但他認為過分“虎媽式”的教育有可能會物極必反,甚至導致悲劇的發生。

  “我兒子有個同學來自一個印度移民家庭,他們家把自己的女兒活活逼自殺了,因為她不堪忍受家庭施加給她的壓力。這說明父母不能做得太過火了。”奧喬亞回憶道。

  奧喬亞認為,如果你把你所有的期許和愿望都寄托在你的孩子身上,他們就成了你的愿望的載體,而無法發展屬于自己的生活。有時候家長的愿望和孩子的本性之間存在劇烈的沖突,沖突到一定程度,就會產生負面的結果。

  上海華僑傳媒有限公司總經理常智韜也曾在央視財經頻道《對手》欄目中指出,在沒有明確孩子的興趣愛好或者孩子的特長在哪個方面的時候,你替他做了一個選擇,并且不允許孩子放棄,孩子放棄就意味著孩子沒有毅力,反而會適得其反。

  然而,提起中國人一向推崇的純美式教育,奧喬亞也認為它并非像中國人想象的那么美好。

  “純美國式的教育也有它的問題。我們給予孩子太多的鼓勵,不論孩子做得好或不好都能受到贊揚。現在我們就發現,許多美國學生進入大學后,都過高地估計了自己的能力,他們自我感覺非常好,但其實大都眼高手低,做的不如想的多。這樣也是不好的。”

  奧喬亞建議中國和美國的家長,去尋找一個所謂“快樂的中間值”,根據孩子的天性加以正確引導。他提出,你需要敏銳地觀察一個孩子的天性,了解他與生俱來的長處和興趣,然后你循循善誘地給他們灌輸努力奮斗和提高責任感的觀念,讓他們知道,如果你希望贏得別人的贊揚,你就要做出值得別人贊揚的事情。

  “從個體角度看,高考制度是完全不公正的”

  對于許多中國孩子和家長來說,美國教育的另一個美妙之處在于,不用高考。

  在中國,每年一次的高考被視為決定人一生命運的“獨木橋”,如何度過這座橋,甚至已成為中國學生十二年寒窗苦讀的首要目的。而這座橋并不好過,2011年全國普通高校招生報名總數約為933萬,而招生計劃只有675萬。盡管錄取率每年都在增加,但截至今年,依然只有72.3%。落榜的學生抑或永遠地和大學校園失之交臂,抑或選擇長達一年的復讀。

  相比之下,美國的大學錄取則靈活許多。在美國,高校錄取學生并非通過一次性的考試,而是對學生遞交的一整套入學申請材料進行綜合審核。其中申請材料包括學術成績(包含平時成績、學術能力評估測試成績和班級名次等)、課外活動(包含科研、文藝、社區服務、競賽得獎等)和個性展示(包含個人陳述、老師推薦信、面試等)。同時,一個學生可以同時申請多所高校,達到雙向選擇的目的,也避免了“復讀”的命運。

  那么,美國的高校錄取方式真的是十全十美的嗎?

  奧喬亞認為,中國和歐洲一些國家通過一次性考試來進行高校錄取,這樣做的好處在于高效率,低成本。美國的錄取方式比較靈活,但效率比較低,投入比較大。“有一些學生今天來上學了,明天又不想上學了,后天又想換專業了,這些程序都浪費了很多的人力資源。”

  但奧喬亞也肯定地認為,盡管牽扯大量人力的投入,但對個體來說,美國的大學錄取方式給予了他們更多的機會。

  提到中國的高考,奧喬亞指出,對整個社會來說,高考不失為一種高效率的篩選方式,但問題在于,你同時也把一些很有潛力的學生拋棄了。“他們現在學習不好,但可能換一個環境他們就會表現得很出色。特別是在入學考試中,如果今天身體不舒服,或者沒有發揮好,他們的命運就改變了。因此從個體角度看,我覺得高考制度是完全不公正的。”

  “入學制度的選擇取決于這個國家更愿意從社會資源的角度,還是從個體發展的角度來處理這件事。”奧喬亞總結道。

  中國服務于不同宗旨的學校太少

  提到中國的高等院校,奧喬亞告訴記者:“我希望中國高校不要太強調排名,因為不同的學校有不同的教育宗旨。一個成熟的教育系統必然存在不同宗旨的教學機構,服務于不同的社會群體。你把社區大學和哈佛、耶魯放在一起排名次是很不合理的,因為他們原本就是不同的東西。”

  奧喬亞指出,目前中國服務于不同宗旨的學校還是太少,基本都以公立大學為主,少數私立民辦大學隨著高考人數逐年下降,也面臨著嚴峻的生存考驗。

  我國目前有各類普通高校2200多所,其中各類民辦高校共有658所(含獨立學院),占全國普通高校數的28.2%,在校學生446.14萬人,占全國普通高校學生數的20.8%。相比之下,美國有2600多所私立高校,占全國高校的60.8%。

  除了普及率低,中國民辦教育也存在著很多問題,例如教育質量總體偏低、社會形象欠佳、社會認可度較低等。民辦學校的一個突出特點是,它的運營資金除了投資者的資金外,主要依賴學生繳納的學費及住宿費等費用,這意味著學生需承擔高出公立學校許多的費用,大大增加了學生家庭的經濟負擔。

  在美國,據奧喬亞介紹,共存在兩類私立學校:一種是非營利性質的私立學校,他們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新英格蘭時期,殖民者為了樹立宗教信仰而創辦的學校。另一種是營利性質的私立學校。私立大學往往擁有獨立的董事會,其作用在于宏觀把握學校的運行,并且為學校籌集資金。非營利的私立學校主要依靠學費作為經濟來源,而營利私立學校則主要依靠校友捐款。

  此外,國家撥款對私立學校的發展也十分重要。聯邦政府通過提供獎學金和助學貸款,讓家庭條件不好的學生也能夠去私立學校就讀。

  因此奧喬亞指出,對中國政府來說,不能僅僅給公立學校的學生提供經濟援助,私立學校的學生也很需要這方面支持。這對中國民辦高校的發展至關重要。

 

  (責任編輯:韓志霞)

分享“美教育部副部長:中國高考完全不公正”到:

58.4K
關注高考招生官微
獲取更多招生信息
高校招生微信
亚洲中国久久精品无码,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综合,国产AV无码专区毛片
亚洲a级在线免费 | 三级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 亚洲午夜国产片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精品看片在线观看 | 日本永久免费大片 | 亚洲国产日韩欧美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