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893名高考生獲317萬救助金
“慈善助學救助金,讓我有勇氣和能力繼續我的求學之路。”8月23日上午,領到助學金的學生代表唐林激動地說。在當天舉行的威海市全市暨環翠區2011年度特困高考新生救助金發放儀式上,環翠區18名本科生、2名專科生分別領取了4000元、3000元的救助金。記者了解到,8月底前,威海市各級慈善組織將發放助學金317萬元,惠及全市893名特困高考新生。
首批善款惠及20名學子
23日上午9時,在威海市民政局9樓會議室里,來自環翠區的20名特困高考新生代表從威海市、區領導及愛心企業代表手中分別領取了4000元、3000元不等的救助金。
“這筆救助金確實是雪中送炭,我一定在大學校園里努力學習,走向社會后永不忘記這份關愛,并盡己所能回報社會。”在今年高考中,家庭困難的孫志拿到了華北科技學院土木工程專業的錄取通知書,但每年數千元的學費,一度讓全家人犯了難。孫志的父親患尿毒癥多年,每年醫藥費就得5000余元,全家僅靠母親打零工維持基本生活。正在猶豫要不要放棄學業、盡早務工幫母親減輕負擔時,孫志從竹島辦事處望海居委會了解到,市慈善總會今年還要對困難家庭的高考新生進行救助。于是,他高興地辦理完申請手續,并得到4000元的救助金。
在受助學生代表中,家住市區東窯東街的學生祝櫻來自一個貧寒的家庭,她母親患有精神障礙,父親出車禍腿部受傷,無法干重活,家庭每月收入甚微。在拿到濱州醫學院錄取通知書的當晚,祝櫻一宿沒睡。“怎樣才能湊齊學費和生活費?”奔走數日,她在一家燒烤店找到一份工作,刷碗、點菜、端盤子……從上午9時到晚上11時,祝櫻一刻不停,但她從不放棄求學的念頭。“如果沒有社會上好心人的幫助,我不知何時才能籌夠學費。今后,不管遇到什么困難,我都會咬緊牙關,堅強地走下去。”
和孫志、祝櫻一樣,今年,環翠區對城鄉困難家庭錄取的高考新生,按照本科生每人4000元、專科生每人3000元的標準進行救助,首批發放救助金7.8萬元,受益學生20人。
893名特困生月底前領到善款
解決好城鄉貧困家庭子女,尤其是特困高考新生學習和生活問題,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焦點。面對貧困學子難以繼續求學的情況,自2004年起,威海市啟動了慈善救助特困高考新生活動。截至2010年底,全市共投入慈善資金1734.2萬元,先后幫助5100多名特困高考新生邁進了大學校門。
“8月底前,全市各級慈善組織將發放助學金317萬元,幫助893名特困高考新生步入大學。”據威海市慈善總會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的特困高考新生救助政策是,對在威海市參加高考,被國內普通高等院校錄取(被軍校和部分師范類院校錄取可以免交學費的除外),其家庭人均收入在當地低保標準120%以下或者因特殊原因造成生活特別困難的高考新生,按照應助盡助的原則實施救助。其中本科生每人救助3000元至4000元(城鄉低保家庭本科生不低于4000元);專科生每人救助2000元至3000元。各市區、開發區、工業新區(以下簡稱各市區)可根據實際情況在上述標準范圍內確定。
社會助學化解貧困生失學之憂
在2011年度特困高考新生救助金發放儀式中,愛心企業代表山東家家悅集團有限公司、海馬集團公司分別作了發言。
“看到救助金直接發放到特困高考新生手中,幫助他們順利入學,我們感到由衷的欣慰。”山東家家悅集團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劉仕合介紹,多年來,家家悅在快速發展的同時,累計捐款捐物3000余萬元,公司內部還設立了助學基金,幫助困難職工子女入學。海馬集團負責人都平基說,捐資助學已成為集團每年的“必備項目”,在今年的“慈心一日捐”活動中,公司還捐款140萬元,為弱勢群體奉獻愛心。對此,市慈善總會相關負責人表示,眾人拾柴火焰高,愛心助學也是如此。希望更多的企業和愛心人士加入到助學的行列中來,為貧困學子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
記者了解到,除慈善助學外,今年,應屆、往屆大學生和就讀高中(含職業中專)的特困考生還可填報相關資助申請表,向市總工會申請“金秋助學金”。8月12日上午,在鯨園街道暨街道商會“金秋助學”啟動儀式上,132名來自鯨園街道辦事處的寒門學子領到了共計11萬元助學金。
“就算開學之前沒有得到社會的資助,貧困學生也不用擔心失學。”記者還了解到,國家在高等教育階段建立起國家獎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國家助學金、國家助學貸款、師范生免費教育、勤工助學、學費減免等多種形式并存的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體系。家庭困難的學生考入大學,首先可通過學校開設的“綠色通道”按時報到。此外,國家還積極引導和鼓勵社會團體、企業和個人面向高校設立獎學金、助學金,共同幫助家庭困難的學生順利入學并完成學業。
(責任編輯:韓志霞)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