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第一課:校長鼓勵新生修煉內心
“或許我們早就忘了自己來大學究竟是為了什么。只是想著好的成績可以以后出國、保研或者找工作更加有利。”4日上午,復旦大學楊玉良校長在2011級新生開學典禮上面對3000多名新生演講,引用了一名復旦大二學生的網絡日記。不否認、不避諱,楊校長直陳當代高校功利主義傾向的弊病,給新生上了特殊的第一課。
日志暴露高校功利化
“一個新學生在人人網上寫了一篇日志《我將如何讀大學》,其實我知道他現在正坐在你們的中間。”開學典禮前晚,楊玉良校長讀了兩篇學生在網上的文章。4日,楊校長面向3000多名學生說,“學生們說得很好,引起了我的思考,激發了我的思想。”
日志里,這位學生說,在他還沒踏進大學門檻的時候就有人跟他普及如何混進學生會、如何討領導的歡心這樣的大學官場風云,他也不清楚大學是不是填鴨式教育體制的最后一道檢疫機關,他害怕自己的獨立性因為不得不妥協而被無情地吞沒。“我非常欣賞他在對大學生活充滿期待的同時,保持著一份冷靜和警覺。說句實話,他的擔心正是我們當前大學存在的問題,也是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所擔心的問題。”楊校長說。
楊校長又引用另一篇今年大二學生的文章《我和復旦》,“不要對大學抱有多大的幻想,這里有的老師上課也會非常無聊,這里的制度會讓你感慨腐敗已經深入到滋養精神的這個殿堂。大學經不起你們太美麗的希望,如果大家關心高等教育,一定已經看到社會各界對高等教育有很多的質疑。近年來也有許多中學生選擇放棄高考而出國讀書。他們用腳來表達了對高等教育的不滿”。日記中這名學生對復旦的諸多方面提出了無情的批判,非常尖銳。
對于學生的批判和困惑,楊校長認為,大學的人才培養質量達不到社會的需求和預期,責任就在學校。大學的問題絕非僅僅是過于強調科研而忽視教學所導致的教育質量的滑坡。更重要的是面對各種各樣的研究和競爭所產生的功利主義的心態,甚至有時是一種集體的功利主義心態。這種功利主義的心態也許會帶來學校的某些數據或者學校的規模等方面的增長,但其必然侵蝕大學的學術精神和社會責任,這種功利主義的心態也會影響到學生的選擇,使他們變得短視、流于平庸,不能保持對所學領域的強烈興趣,也就失去了在未來擔當起重要責任的能力。
修煉內心最重要
“在現實中你們也會接觸到形形色色的選課的攻略,告訴你們如何才能付出最小的努力而獲得最高的積淀。但正如有位同學所說,練高GPA(平均成績點數)卻沒有學到東西的人是最可悲的。”楊玉良表示,在一個功利化抬頭的時代,一個校長其實也是顯得勢單力薄的,也正因為如此,一切都需要我們共同努力。
“在這樣一個時代當中,復旦鼓勵每一位學生能夠自由探索和獨立思考,復旦希望每一個學生保持對復旦的信任和忠誠,更鼓勵每個學生個性簽名無可替代。”楊玉良說道,復旦期待每一個學生都出類拔萃,但更關注學生人格的養成,鼓勵學生關注社會,勇于承擔責任。
“我想大家一定會非常熟悉哈利波特,這位小說家羅琳這個名字大家也一定不會陌生,因為哈利波特的小說當中充滿了夢。”楊校長引用2008年羅琳參加哈佛大學畢業典禮所發表的演講作為結尾:“她說‘如果給我一個時間機器,我會告訴年輕時的自己,生活不是擁有的物品與成就的清單,你們的資格證書、簡歷都不能等價于你們的生活’,請大家深思。希望同學們能夠依據自己內心的追求決定自己前進的路程,并承擔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她引用古希臘作家的話說我們在內心的所得將改變外界的線索,內心的修煉才是大學四年生活對你們最為重要的東西。”
(責任編輯:張影)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