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考歷史復習要點17
專題八 列強侵華和近代中國兩半社會的形成
一、列強侵華
西方列強對中國的侵略是世界資本主義發展的必然結果,也是資本主義對外擴張、開拓殖民霸權的重要組成部份。 列強侵華過程的四個階級:
1、鴉片戰爭到甲午中日戰爭(1840年至19世紀90年代以前)
①、國際背景:英國率先完成工業革命,法美繼之,它們積極對外侵略擴張,搶占商品市場和原料產地等; ②、主要侵華國家:英法美等資本主義工業強國和相對落后但侵略成性的封建國家;③、侵華特征:以商品輸出為主要目的,以武力為主要手段,列強勾結侵華;④、主要侵略戰爭:兩次鴉片戰爭;⑤、結果及影響:中國戰敗,被迫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中國開始喪失主權和大量領土,逐步淪為兩半社會;中國的自然經濟開始解體,在客觀上為近代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創造條件;向西方學習的新思想由此萌發并不斷發展。
2、甲午中日戰爭到第一次世界大戰 (19世紀90年代至1918年)
①、國際背景:第二次工業革命后,列強對外侵略由商品輸出為主變為以資本輸出為主;②、主要侵華國家:英法美德日意奧俄等國;③、侵華特征:以經濟上資本輸出、政治上先瓜分繼而“以華治華”為基本方式,幾個帝國主義國家既勾結又爭奪,侵華格局先是共同支配,美占優勢,后在一戰期間日本獨霸;④、主要戰爭:甲午中日戰爭、八國聯軍侵華;⑤、結果及影響:政治上:中國喪失更多的主權和利益,最終淪為半殖民地社會;經濟上:自然經濟進一步解體,資本主義經濟有所發展,半封建化程度加深;思想上:西方資本主義思想的傳入,使中國思想界發生了進一步變化,資產階級維新思想和革命思想相繼產生,后來又興起了資產階級的新文化運動。
3、第一次世界大戰后到第二次世界大戰(1919年至1945年)
①、國際背景:一戰使英法削弱、德奧戰敗、俄國走上社會主義道路,美國成為首富,日本的實力增強; ②、主要侵華國家:美國和日本;③、侵華特征:從“以華治華”到獨占中國;侵華格局先是列強共同支配(《九國公約》),后到日本獨霸;④、主要侵略戰爭: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⑤、結果及影響:這一時期,列強繼續侵略中國,使中國在政治、經濟等各方面蒙受巨大損失,日本發動的侵華戰爭,使中國遭受更大的災難和損失。
4、二戰后到朝鮮戰爭(1945年至1953年)
①、國際背景:二戰后,帝國主義陣營中除美國外所有帝國主義國家都遭到沉重的打擊和削弱,美國確立了世界霸權; ②、主要侵華國家:美國;③、侵華特征:政治上“以華治華”,奉行扶蔣****政策;經濟上,大肆傾銷商品和輸出資本;軍事上以援助為名,加緊控制中國,阻止中國政府完成祖國統一大業;④、主要侵略戰爭:幫助蔣介石打內戰、朝鮮戰爭、派第七艦隊進入臺灣海峽;⑤、結果及影響:以美國為首的帝國主義對中國革命的干涉,盡管增加了中國革命的困難,但中國人民最終還是戰勝了中外反動勢力,贏得了革命的勝利。
(責任編輯:韓志霞)
分享“2012年高考歷史復習要點17”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