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考地理考點答題要點28
⒂ 大牧場放牧業: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
區位因素:自然因素:氣候溫和,草類茂盛,草場面積大;
社會經濟因素:① 地廣人稀,土地租金低;② 距離海港近;交通條件改善,冷藏技術的進步。
我國牧區存在的問題:靠天養畜,生態破壞,載畜量低,效益低。
我國牧區借鑒:人工草場建設;放牧方式;牧區交通條件及加工體系的發展。
(16)、混合農業與我國南方低山丘陵區的農業多樣化發展:
①澳大利亞墨累—達令盆地混合農業生產:
A、區位因素分析:盆地地形,位于大分水嶺的雨影區,降水稀少,水源不足;地廣人稀,東水西調,改善灌溉條件;鄰近港口和公路,交通方便;
B、生產特點:機械化水平高;農牧生產活動交替進行,農業生態系統的良性發展,生產靈活,市場適應性強,產品多供出口。
②我國南方低山丘陵區農業:
A、區位因素分析:地形以低山丘陵為主,熱帶亞熱帶濕潤地區,光熱水充足,氣象災害多發;生物物種豐富;土地類型多樣;生活能源短缺,水土流失嚴重,紅壤貧瘠;農業發展潛力最大,開發難度較小;地少人多,開發較早。
B、整治和發展方向:綜合開發,發展立體農業;系列開發優勢資源;生態建設,封山育林,退耕還林,保持水土;根據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的變化,有側重地發展山區特色農業。
(17)、農業區位因素分析
(一)自然條件:土地(地形、土壤)+氣候(光照、熱量、降水、晝夜溫差)+水源(指灌溉水源), 注:自然因素的改造:通過培育良種、改良耕作制度等技術改革,擴大某種農作物的區位范圍;另外,人們根據經濟技術條件,對不適宜農業生產的自然因素進行改造,使之適宜發展農業。
(責任編輯:韓志霞)
分享“2012年高考地理考點答題要點28”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