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酷評:為人父母是道難題
整個社會教育評價體系的改變非一日之功,而每位父母都是一家之主,家庭小環境的改善可以立竿見影。在推動社會教育環境整體進步之時,先改善孩子們的家庭教育環境,改進為人父母的觀念,一定更為切近,也更為實用。
一名31歲的江蘇小伙兒住在北京,卻對父母謊稱在英國牛津大學留學,6年間共騙了父母600萬,還欠下40萬元高利貸。父母得知真相后,小伙子要以輕生謝罪。父母報警求救,最終,小伙子放棄輕生念頭,與父母和解。
這是又一起父母望子成龍、讓孩子替自己圓夢付出代價的典型案例。因為能掏得出600萬的父母還不算多,這件事也就成了被媒體關注的社會新聞。
當作個案來看,旁觀者很容易指出這樁家丑的癥結:父母期望值太高,疏于關心光顧給錢,以致孩子心理壓抑扭曲;孩子也實在太虛榮、太不爭氣,沉溺在坐享其成中不能自拔。但是,如果仔細分析個案中的“奪目元素”,就不難從中看到中國目前絕大多數家庭的影子和家庭教育的難題。
首先,父母為子女的教育可以一擲千金,卻忽略了孩子真正的長處和興趣所在。只要涉及教育,這幾乎成了必被提及的問題。可是很少有父母能堅持付之實踐,或者茫然于如何引導孩子的興趣、發揮孩子的長項。這其中有家長局限性問題,更有教育評價體系單一,擠壓了孩子成長空間的問題。試想,如果“海歸”不被神化,不能用來鍍金,還會有父母愿意為留學一擲數百萬嗎?
其次,父母和子女缺少真正的溝通,兩代人之間不能互相理解。結果就是導致瞞和騙,導致孩子的心理問題。若干年前,在“代溝”還是一個熱詞的時候,代際之間難于溝通,常被歸咎于父母不能用欣賞、信任的眼光看待子女。今天,“代溝”這個詞不怎么被提及了,但是問題依然,甚至更復雜難解了:武斷專制地替孩子做主,孩子會壓抑懦弱;可信任欣賞孩子也不能保證他身心健康,被騙了六百萬的父母不就是一例嗎?更何況,父母自身的競爭壓力也大,精力有限時常無暇顧及。
如此看來,為人父母的確是道難題,而且是道無論如何也無法解答得好的棘手之題。實際上,認識到了這一點,離解決這道難題就不遠了。
人們常說“退一步海空天空”,為人父母者,在教育子女時也退一步,不期待孩子成龍成鳳,不要求他去圓自己的大學夢、博士夢、留學夢、發財夢、升官夢,只希望他做一個有自己的小樂子、小夢想的人,允許他自由些、散漫些,給他多些成長的選擇空間會如何?整個社會教育評價體系的改變非一日之功,而每位父母都是一家之主,家庭小環境的改善可以立竿見影。在推動社會教育環境整體進步之時,先改善孩子們的家庭教育環境,改進為人父母的觀念,一定更為切近,也更為實用。
(責任編輯:韓志霞)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