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考歷史專項測試題15
221、1949—1952年,促成鋼產量、發電量增長的主要原因是
A.沒收官僚資本,建立國營經濟B.穩定物價,統一財經C.合理調整工商業D.進行技術革新
答案:A
222、19世紀末20世紀初決定中國歷史發展方向的國內基本因素是
A.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初步發展 B.資產階級維新派登上政治舞臺 C.資產階級革命派的積極活動 D.中外反動勢力的勾結聯合
答案:A
223、20世紀30年代,下列哪一國家的國內斗爭最能反映出國際政治勢力之間的斗爭和矛盾?
A.中國 B.西班牙 C.朝鮮 D.埃塞俄比亞
答案:B
224、二戰后,聯邦德國政府采用路德維希•艾哈德博士的經濟改革方針,推行“社會市場經濟”的政策,其理論依據是:社會市場經濟不是自由放任的市場經濟,而是有意識地從社會政策角度加以控制的市場經濟。下列解釋正確的是
A.德國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B.德國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發展趨勢加強C.德國由市場經濟向計劃經濟過渡D.德國政治民主趨勢更加明顯
答案:B
225、抗日戰爭初期,體現國共合作抗日最典型的會戰是
A.淞滬會戰 B.太原會戰 C.徐州會戰 D.棗宜會戰
答案:B
226、毛澤東的下列著作寫于抗日戰爭時期的是 ①《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②《論持久戰》 ③《論聯合政府》 ④《論人民民主專政》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答案:B
227、毛澤東說:“中國的封建社會延續了三千年左右,直到19世紀中葉這個社會的內部才發生了重大變化”。這種變化不包括
A.中國社會性質發生變化 B.中國面臨的世界形勢發生變化 C.中國社會思想發生變化 D.中國的社會經濟結構發生變化
答案:B
228、清朝前期實行的“攤丁入畝”賦稅改革有利于
A.促成人口的自由流動 B.加速土地兼并的進程 C.自然經濟的穩固發展 D.促進農業生產商品化
答案:A
229、若想了解西域都護設置的史實,應查閱
A.《漢書》B.《詩經》 C.《史記》 D.《后漢書》
答案:A
230、下列會議體現了中國共產黨重視執政能力建設的是
A.八七會議 B.遵義會議 C.中共七大 D.七屆二中全會
答案:D
(責任編輯:韓志霞)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