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考歷史專項測試題96
731、二戰后美國對歐洲和日本進行經濟援助,其實質是為了
A.為美國的對外擴張服務 B.抵制社會主義國家 C.進行冷戰 D.進行國家資本輸出
答案:D
732、中國政府分別與英美政府簽訂協議,宣布英美等國通過不平等條約攫取的治外法權等一~些特權被廢除,這是在
A.大革命時期 B.國共十年對峙時期 C.抗日戰爭時期 D.新中國成立后
答案:C
733、從印度尼西亞的爪哇出土了不少的明代銅錢,對這些文物的評價正確的是
A,明代與東南亞之間的經濟文化往來比較頻繁 B,明代有許多東南亞國家的使節來到中國定居C,鄭和下西洋主要以貿易為主,故沿途有貨幣出土D,從明朝開始,有許多華人到東南亞定居,故那些地區有這些文物出土
答案:A
734、“雖有此制,開元之季(末年),天寶以來,法令弛壞,兼并之弊,有逾漢成、哀之間”。該句中的“制”是指
A.均田制 B.科舉制 C.租庸調制 D.兩稅法
答案:A
735、《晉書》載:有大臣向司馬炎建議“魏氏(曹魏政權)圈閉宗室,幽囚子弟,是以神器遽傾(曹魏政權滅亡),天命歸于陛下(西晉取得政權)。今四海業已大定,……宜開啟土宇,使同姓必王(分封同姓子弟為王),建久安于萬代。”司馬炎采納了這一建議,其后果是:
A、奠定了司馬氏篡魏基本方略B、吸收曹魏滅亡教訓,促進統一完成C、導致西晉的內亂和短暫而亡D、與西漢分封同姓王的最終結果相同
答案:C
736、翻倒、翻倒喝得醉來吐掉。轉來轉去自行,千匝萬匝未停?停末?禾苗待我灌醉,根據這首《調笑令》詞意,判斷作者生活在哪個朝代
A.西漢 B.東漢 C.三國 D.唐朝
答案:B
737、可以用來證明《史記》記載的是信史的文物有:①《史通》②《通典》③甲骨文④雕版印刷品⑤早期竹木簡
A、①③ B、②④ C、③⑤ D、①②③④⑤
答案:C
738、秦始皇和漢武帝治理嶺南的相同措施是
A、設置行政機構進行管轄B、實行郡國并行制 C、大規模開通人工運河D、實行察舉制,加強監督地方
答案:A
739、三國和隋朝都派人到臺灣,元明清先后設機構管理臺灣,鄭成功從殖民者手中收復臺灣等史實,集中表明:
A、臺灣與大陸相隔遙遠 B、臺灣落后發展緩慢C、臺灣被外國長期侵占 D、臺灣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
答案:D
740、十七、十八世紀,世界歷史發生了巨大轉折和變化,其表現不包括
A.英國機器生產開始取代工場手工業 B.法國大革命震撼了歐洲大陸的封建秩序 C.資本主義世界體系初步形成D.歐洲思想領域出現了改造舊社會的政治構想
答案:C
(責任編輯:韓志霞)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分享“2012年高考歷史專項測試題96”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