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考地理知識點回顧4
(四)、宇宙探測
空間探索階段的開始1957年10月,原蘇聯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上天。
空間開發階段的開始1981年第一架航天飛機試航成功。
我國航天事業的發展史1970年“東方紅”一號、2003年“神舟5號”載人航天飛船。2005年神舟6號。2008年神舟7號。
宇宙自然資源的分類空間資源(高真空、強輻射、失重)、太陽能資源、礦產資源。
保護宇宙環境清除太空垃圾、加強國際合作。
二、大氣
(一)大氣的組成和垂直分布
大氣圈對地球的重要意義保護生物生存,影響地球自然環境,維持生命活動
低層大氣的組成干潔空氣、水汽和固體雜質
干潔空氣的組成氮和氧,二氧化碳和臭氧
氧、氮、臭氧、二氧化碳、水汽和塵埃的作用生命活動必需;構成生物體成分;吸收紫外線;光合、保溫作用;成云致雨
大氣污染二氧化碳的“溫室效應”,氟氯烴破壞臭氧層、酸雨
大氣垂直分層對流層、平流層(臭氧層)、高層大氣(電離層)
對流層的主要特征上冷下熱,對流顯著,天氣現象復雜多變。與人類的關系最密切
電離層無線電短波通訊
平流層的主要特征臭氧吸收紫外線。平流,對高空飛行有利。人類的保護傘。
(責任編輯:韓志霞)
分享“2012年高考地理知識點回顧4”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