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考語文基礎知識測試題6
練習六
一、(共20分)
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5題。
桑懌,開封雍丘人。舉進士,再不中,去游汝潁間,得龍城廢田數頃,退而力耕。歲兇,汝旁諸縣多盜。懌白令:“愿往來里中察奸民。”因召里中少年,戒曰:“盜不可為也!吾在此,不汝容也!”少年皆諾。里老父子死未斂,盜夜脫其衣。里老父怯,無他子,不敢告縣,裸其尸,不能葬。懌聞而悲之,然疑少年王生者。夜入其家,探其篋,不使之知覺。明日遇之,問曰:“爾諾我不為盜矣,今又盜里父子尸者,非爾邪?”少年色動,即推仆地縛之。授郟城尉。天圣中,移澠池尉。歲余,改授永安縣巡檢。樞密吏謂曰:“與我銀,為君致閣職”。懌曰:“用賂得官,非我欲,況貧無銀!有,固不可也。”吏怒。懌不甚知書,然其所為皆合道理,多此類。始居雍丘,遭大水,有粟二廩,將以舟載之,見民走避溺者,遂棄其粟,以舟載之。見民荒歲,聚其里人飼之,粟盡乃止。懌善劍及鐵簡,力過數人,而有謀略。遇人常畏,若不自足。其為人不甚長大,亦自修為威儀,言語如不出其口。卒然遇人,不知其健且勇也。廬陵歐陽修曰:“勇力,人所有,而能知用其勇者少矣。若懌,可謂義勇之士。其學問不深而能者,蓋天性也。余固喜傳人事,尤愛司馬遷善傳,而其所書皆偉烈奇節士,喜讀之,欲學其作,而怪今人如遷所書者何少也!乃疑遷特雄文善壯其說,而古人未必然也。及得桑懌事,乃知古之人有然焉,遷書不誣也,如今人固有而但不盡知也。
(節選自《歐陽文忠公集桑懌傳》)
1.對下面句子中加點的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歲兇,汝旁諸縣多盜。 兇:不吉利。
B.懌白令:“愿往來里中察奸民。” 白:稟告。
C.戒曰:“……不汝容也!”少年皆諾。 諾:答應。
D.夜入其家,探其篋,不使之知覺。 篋:小箱子。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 】
A.得龍城廢田數頃,退而力耕 盡心力而為之,必有后災
B.因召里中少年,戒曰:…… 府吏聞此變,因求假暫歸
C.與我銀,為君致閣職 誰為大王為此計者
D.遂棄其粟,以舟載之 以此知之,故欲往
3.以下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全都說明桑懌仗義助人的一組是【 】
①懌白令:“愿往來里中察奸民。” ②探其篋,不使之知覺。
③少年色動,即推仆地縛之。 ④用賂得官,非我欲,況貧無銀!
⑤見民走避溺者,遂棄其粟,以舟載之。 ⑥聚其里人飼之,粟盡乃止。
A.①③⑤ B.①⑤⑥ C.②③⑥ D.②④⑥
4.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桑懌有武力有謀略,為保護鄉里安全,他主動要求監察奸民。里父之子被盜尸,他十分同情,在探明情況之后,次日即奮力抓獲案犯。
B.桑懌兩次舉進士均未中,學問不深行事卻合乎情理。樞密吏以“致閣職”向他索賄,他義正辭嚴地表示,即便有錢也絕不靠賄賂得官。
C.桑懌是一名義勇之士,好仗義助人,但外表的柔弱卻與內心的剛強形成鮮明對比,他恥于見人,不夠自信,又拙于言辭,令人難以置信。
D.歐陽修高度評價了桑懌,認為他是少數懂得應當將勇力用于何處的人之一,值得廣為傳頌,并把他視同于司馬遷筆下的偉烈奇節士。
5.把文言閱讀材料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
乃疑遷特雄文善壯其說,而古人未必然也。及得桑懌事,乃知古之人有然焉,遷書不誣也,如今人固有而但不盡知也。
譯文:
(責任編輯:韓志霞)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