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行員=進大學+金飯碗 高三生趕場忙考飛
繼空軍招飛初檢之后,日前民航招飛啟動,本周末將是上海工程技術大學飛行學院(下文簡稱工技大)補報名、國航初檢的最后時間。最近幾個星期部分高三學生趕場忙著參加飛行員招飛初檢。
[學生]
讀書、就業一并解決
高薪酬,而且上大學和就業可以一起解決,成為不少高三生熱衷“趕場”招飛的原因。由于飛行員緊缺,飛行員的待遇相對較好,副駕駛階段為25萬-30萬元,機長階段為70萬-100萬元。一般剛進入公司的飛行學員經過約一年的培訓通過考核晉升為副駕駛,成長為大型機機長一般需要6-8年。
學生小唐是個活潑外向的“文科男”,喜歡刺激和挑戰,視力2.0是他認為自己能當飛行員的底氣。因為家庭普通,小唐認為報考飛行員可以一次性解決大學、就業兩件事情。對高薪,他認為:“高收入是和高付出、高風險對應的。”
4年大學中還有1年能在國外“鍍金”,這也讓高三生青睞。進入高校成為一名“準飛行員”后,相關航空公司會在考生入學之初與他們簽訂相關協議書。其中,考上工技大的學生會先在大學進行3年的理論學習,然后到經過民航總局批準的國外航校進行為期1年左右的實際飛行訓練。在理論學習和飛行訓練皆合格,取得商用飛機駕駛執照后,學員將得到學士學位證書以及大學本科畢業證書,并被要求回到各委培航空公司為其服務。
[航空公司]
把學生培養成飛行員,花費百萬元
“其實,招收飛行員,航空公司的投入相當驚人,不同公司之間也存在競爭。”國內某知名航空公司招飛辦負責人表示。民航大擴容,每年需要近3000名新飛行員,而國內院校每年的產出僅2000人左右,存在巨大缺口,因此,航空公司為了攬才,竭盡全力。
雖然飛行學員上大學還要和其他大學生一樣繳納學費,但是涉及飛行專業方面的課程和訓練,乃至國外受訓,都由航空公司“埋單”。對航空公司來說,把一個學生培養成一名合格的飛行員,花在每個人身上的錢數以百萬計。當然,進入高校飛行專業后也并不代表著捧上“金飯碗”,文化考試、上機實踐都是一道道關口,這個階段的淘汰率依然在10%-15%左右。
以體檢為例,從高三生初檢、到民航醫院體檢,直至高考后的身體復查,以至于錄取后的入校檢查,基本上花在每個學生身上的費用基本在1500元左右。
“設置這么多體檢關,主要是飛行員這個職業對身體素質的要求很高,從正式體檢到高考或入學,又過了半年多時間,我們需要嚴密監控。”該航空公司招飛辦負責人透露,如果考生在某個環節被檢查出不適合從事飛行員工作,航空公司和學校都會協調處理。考生在高考后復查有問題時會被退檔,由于招飛屬于提前批,所以不會影響正常批次的錄取。但當錄取后的入校檢查中發生問題時,學校會視情況調整考生就讀的專業。
(責任編輯:韓志霞)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