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考歷史備考:知識點問答題44
44、美國前總統喬治•布什曾經說,中美關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關系,推動中美關系健康穩定發展對中美雙方都是有利的。閱讀下列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材料一 美國商船“中國皇后”號商船橫渡太平洋,從美國駛抵中國通商口岸——廣州,與當地中國商人進行貿易活動,并于次年5月返抵紐約。這是迄今所知中美兩國之間的首次交往。隨船而來的蕭衛少校曾有一則這樣的手記:“中國皇后號榮幸地升起了在這海域從未有人升起或看見過的第一面美國國旗,這一天就是1784年8月28日。”
材料二 (圖略)
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積極支持中國人民的抗日斗爭;但抗戰勝利以后,美國采取了“扶蔣****”的對華政策。
材料四 1972年2月21日……這是個被稱為改變世界歷史的一瞬間。周恩來對尼克松說:你把手伸過世界上最遼闊的海洋來和我握手,二十五年沒有交往了啊。……周恩來在歡迎尼克松的宴會上說:……我們希望,通過雙方平等地交換意見,弄清彼此之間的分歧,尋找共同點,使我們兩國的關系能夠有一個新的開始。
—摘自記錄片《周恩來》
材料五 2006年11月19日,中國國家主席******與美國總統布什在越南首都河內會晤。******表示,自我們7月圣彼得堡會晤以來,中美關系又取得了新進展。我們對中美關系穩定健康發展感到高興。布什表示,美中關系發展良好,美中關系是美國對外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美國致力于保持同中國的良好關系。
請回答:
⑴根據材料一,分析美國“中國皇后號”商船最初來到中國時,中國政府采取的是怎樣對外政策?當時實施這一政策的根源是什么?
政策:閉關政策。
根源:中國封建自然經濟的封閉性。
⑵根據材料二,與歐洲國家相比,一戰期間,美國、日本對華經濟政策有什么特點?影響是什么?
美日特點:歐洲主要帝國主義國家暫時放松了對中國的經濟侵略;美國、日本則乘機擴大對華經濟侵略。影響:美、日在華的經濟擴張,改變了帝國主義國家在華侵略勢力的對比。
⑶依據材料三,結合所學知識,指出美國對華政策轉變的原因。
原因:二戰結束后,美國成為世界頭號經濟軍事強國,積極向全球擴張,企圖建立在世界的統治地位;控制中國是美國全球戰略的組成部分,美國政府全力支持蔣介石打內戰,以便在華建立一個穩定的親美****政府。
⑷材料四中,周恩來所說的“最遼闊的海洋”和 “新的開始”各指什么?結合所學知識說明“新的開始”對20世紀70年代的中國外交產生的影響。
喻指:中美二十多年的斷絕交往、尼克松訪華。
影響:打破了由于美國遏制中國所造成的外交僵局,我國外交出現了新局面;中日關系迅速發展;許多國家紛紛與中國建交。(6分)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毛澤東與尼克松會晤。中美兩國關系開始走向正;,為我國打開外交新局面起了推動作用。
⑸當前,保持“中美關系沿著健康的軌道發展”的主要前提是什么?影響“中美關系沿著健康的軌道發展”的主要障礙又有哪些?
前提:堅持中美三個聯合公報。
障礙:一是美國沒有完全放棄遏制中國的政策,不斷干涉中國內政,并對中美關系的發展設置障礙;二是支持****勢力,阻撓中國統一大業;三是推行霸權主義政策,威脅世界的和平與安全。
⑹綜合上述材料,你認為中美關系的前景如何?為什么?
前景:中美之間機遇和困難俱在,總趨勢是在曲折中向前發展。
理由:由于國家利益沖突、社會制度差異和意識形態的分歧,美國沒有放棄遏制中國的政策,并支持****勢力,這必然阻礙中美關系的發展。但,中美兩國都是世界政治大國,雙方經濟上有很大互補性,發展中美關系對兩國及世界都有利。
(責任編輯:韓志霞)
分享“2012年高考歷史備考:知識點問答題44”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