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考歷史備考:知識點問答題47
2、2006年俄羅斯在中國舉辦“俄羅斯年”,2007年中國在俄羅斯舉辦“中國年”。互辦“國家年”是中俄元首為了確保中俄關系長期穩定發展做出的重大戰略決策,也是中俄關系史上的創舉。
閱讀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同答問題。
材料一:“一個幽靈,共產主義的幽靈在歐洲徘徊。” 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紀中期寫下了這句名言,創立了一種新的社會主義理論。從此,在科學理論的指導下,社會主義運動蓬勃發展。
(1)“一種新的社會主義理論”是指什么理論?其誕生的標志是什么?(2分)
(1)馬克思主義。《共產黨宣言》。(2分)
材料二:俄國“阿芙樂爾號”巡洋艦圖和井岡山會師圖
(2)材料二所反映的重大事件是對材料一的理論有一定的創新和發展。僅就革命道路而言,他們各自走的是什么道路?對此你有什么認識?(4分)
(2)俄國通過城市武裝暴動取得革命勝利;中國通過農村包圍城市,最后奪取全國政權。認識:馬克思主義只有同本國具體實際相結合,才能取得革命的勝利。(4分)
材料三:1949年底,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澤東率領中國代表團訪問蘇聯,舉行中蘇會議。1950年初,中蘇雙方在友好平等的基礎上簽訂了《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條約規定,締約國一方如果受到第三國的侵略,另一方即盡全力給予軍事及其它援助。雙方保證以友好合作精神,并遵照平等、互利、互相尊重主權與領土完整及不干涉對方內政的原則,發展鞏固兩國間的經濟和文化關系,彼此給予經濟援助。
——摘自《國際條約集》
(3)根據材料三,概括出新中國成立初期中蘇關系的主要特點。它對剛成立的新中國產生了怎樣的影響?(4分)
(3)特點:平等友好,互相支持,軍事同盟。(2分)影響:為新中國政權的鞏固和經濟的恢復與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2分)
材料四:第一條 締約雙方……長期全面地發展兩國睦鄰、友好、合作、和平等信任的戰略協作伙伴關系。
第七條 ……締約雙方根據有關協定進行的軍事和軍技合作不針對第三國。
第九條 如出現締約一方認為會威脅和平、破壞和平或涉及其安全利益和針對締約一方的侵略威脅的情況,締約雙方為消除所出現的威脅,將立即進行接觸和磋商。
——2001年7月《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
(4)材料三與材料四的中蘇(俄)關系的主要不同是什么?反映了兩個時期我國分別實行怎樣的外交政策?發生上述變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6分)
(4)不同:由軍事同盟關系到戰略協作伙伴關系。(2分)
特點:建國初實行“一邊倒”的外交政策;當前實行“不結盟”的外交政策。(2分)根本原因:我國綜合國力的增強和國際地位的提高。(2分)卷面1分
(責任編輯:韓志霞)
分享“2012年高考歷史備考:知識點問答題47”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