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考歷史備考:知識點問答題49
49、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1850年以后,英國同俄國的沖突大概是不可避免的了。全歐洲各個國家革命失敗后,俄國在歐洲大陸上幾乎沒有勁敵了。而這次歐洲大陸各國的革命運動之所以失敗主要是由于俄國干涉的結果……俄國則是歐洲反動勢力的堡壘、后備陣地和后備軍。
——《人民的英國史》
沙皇亞歷山大二世關于“結束克里木戰爭的宣言”:……為了加快和約條款的簽訂,并防止(甚至在將來)從朕方面產生任何貪功和侵略的思想,朕同意規定一些特別的預防辦法,以免朕的軍艦和土耳其的軍艦在黑海中發生沖突,同意在比薩拉比亞南部,鄰近多瑙河的地方劃定新的目界線。
——《世界通史資料選輯》
這次戰爭之所以取得勝利,是因為俄國的將軍們和官吏們更加無能,俄國的嚴重的弱點,過去外界所沒想像到的,現在都暴露出來了。
——《人民的英國史》
材料二、
康有為在受光緒皇帝召見時稱:“泰西講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強,吾中國國土之大,人民之眾,變法三年,可以自立,此后則蒸蒸日上,富強可駕萬國”
——摘自《戊戌變法》
戊戌變法期間,光緒皇帝工計發布變法詔令184條,包括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各個方面。對此,時任海關總稅務司的赫德指出:“他們把足夠的東西不顧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個月之內,都填塞給它吃了。”康有為的《新學偽經考》和《孔子改制考》在思想上引發了極大震動,不僅頑固派堅決反對,而且不少維新派人物如唐才常、黃遵憲也難以接受,帝黨領袖翁同龢也斥之為“說經家一野狐也”。因此,他的著作出版不久,即被光緒皇帝下令毀版。
——摘自《中華帝國對外關系史》
戊戌變政,首在裁官。京師閑散衙門被裁者不下十余處,連帶關系因之失職失業者將及萬人,朝野震駭,頗有民不聊生之戚。
——摘自《夢蕉亭雜記》
回答下列問題:
(1)據材料一回答:
①《人民的英國史》作者認為1850年以后英俄沖突不可避免的原因是什么?你是否贊同?為什么?(4分)
①原因:英國是民主與進步勢力的代表,而俄國則是歐洲反動勢力的代表。不贊同,沖突的原因是兩國在土耳其的擴張產生了尖銳的矛盾。(4分)
②通過材料分析,俄國戰敗的深層次原因是什么?對俄國將產生哪些影響?(3分)
②農奴制導致俄國的落后。喪失了歐洲的霸主地位,加劇了社會矛盾,成為俄國農奴制改革的外因。(3分)
(2)據材料二回答:
①根據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康有為希望“變法三年可以自立”的歷史背景。(3分)
西方和日本變革取得成功;甲午戰敗,中國民族危機加深;康有為希望通過變法,獨立自強,盡快擺脫被瓜分的命運。(3分)
②戊戌變法的失敗有多方面的原因。根據材料二,分析維新派在變法中的失誤之處。(4分)
變法過程中急于求成;變法內容上貪大求全;觸動了既得利益者,樹敵太多;變法理論有偏激之處,內部意見分歧。(4分)
(3)造成中俄兩國改革不同結局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3)俄國依靠沙皇****政權強力推行;中國頑固勢力強大,只依靠一個沒有實權的光緒皇帝,資產階級維新力量弱小。(2分)
(責任編輯:韓志霞)
分享“2012年高考歷史備考:知識點問答題49”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