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高考人數5年下降9000人 留學是其中之一
2012年新年剛過,大連24中學生龍子琦接到了來自英國劍橋大學的錄取通知,她被劍橋大學正式錄取為本科生。近年,像龍子琦這樣參加“洋高考”的大連中學生越來越多。據大連市有關部門透露,2007年大連參加高考的人數為4.3萬人,2011年為3.4萬人,5年間少了9000人,總體呈下降趨勢,很多人轉考國外大學。
大連高考人數5年下降9000人
所謂“洋高考”,其實是國人對于國外高等教育入學考試的一種稱謂。記者了解到,國外高中生升入大學相比國內更容易,大學實行寬進嚴出政策。以英國為例,每年有兩次入學考試,分別在1月和6月,高中生只要報名,通過了考試,再經過面試,合格后就可以入學。
龍子琦其實只是通過“洋高考”到國外讀大學的高中生之一。記者從權威部門獲悉,2007年我市參加高考的人數為4.3萬人,2011年為3.4萬人,5年間少了9000人,總體呈下降趨勢。教育專家分析,這里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受上世紀90年代人口生育低谷、適齡生源逐年減少的影響外,越來越多的高中生參加“洋高考”,放棄國內高考也是原因之一。我市一位重點高中的班主任介紹,近幾年,她所帶的班級中,高一入學時班級有40多人,到了高三真正參加高考的學生不足40人。同年級的其他班級中,最多的班級3年下來能減少10來人。有的學校高三時人數比高一時少一成左右并不罕見。這些沒有參加國內高考的學生中,很多轉而參加“洋高考”。據一名高一學生小姚介紹,盡管開學才半個學期,他所在的班級已經有兩名學生確定要出國,正在準備語言考試,其中一名同學已經完全放棄了目前的高一課程。
這股“留洋熱”催生了高中“出國班”的出現。去年中考期間,小姚的母親就接到了“出國班”招生的宣傳材料,據介紹,這個班級學生所學課程都與國外同步,側重外語,基本上都是請外教授課,當然費用也相當高。盡管這樣,也并不是有錢就能進去,“出國班”對中考成績要求很高,而且外語成績必須突出,40多人的名額競爭相當激烈。
“洋高考”
給中國學生更多選擇
唐女士的女兒今年讀高三,去年暑假,班主任給家長開了一次會,主要內容是希望家長從當下就開始重視起高三的學習和升學問題。為此,唐女士和女兒整個暑假都在研究大學和專業。唐女士女兒的成績并不很好,參加國內高考只能在一本和二本之間選擇大學。母女倆咨詢老師,最終感覺,讀一個語言類大學最為合適。“如果讀語言學校,還是在國外更有語言環境。”唐女士說,在接觸了一些國外大學相關信息后,女兒對其中的一些專業設置很感興趣。唐女士最終決定在積極為國內高考做準備的同時,為女兒報了參加“洋高考”的培訓,多一條“腿”走路,多一個選擇。
中國學生在美國
一年教育花費44億美元
在許多人腦海中,出國上學還是得建立在有經濟條件的基礎上。唐女士屬中等收入家庭,為了讓女兒出國,全家人從做出決定的那一刻開始就節衣縮食了。“即使家境富裕的孩子,出國后,也都學會省吃儉用了。女兒的一個同學高二就去了澳大利亞,在那里坐公交車1澳元,相當于人民幣6元錢,在國內打車滿不在乎的學生,到國外后一下子懂得節儉了,能不乘公交就不乘。”唐女士為記者算了一筆賬:在國內參加出國培訓班一年就得10萬元左右,而出國4年的學費、生活費,少則幾十萬,多則上百萬。
據美國商務部統計,2010年至2011年度,外國留學生向美國大學支付的學費、生活上的花費,累計為美國經濟貢獻達202億美元。美國有20多萬名中國留學生,大約占在美留學生總數的22%,也就是說,這一年度,中國留學生為美國經濟貢獻至少44億美元。
讓唐女士更為感到憂心是,拿出這么多費用,孩子是否真正能夠接受到國外的良好教育。“此前根本都沒想過送孩子出國,一方面不舍得,一方面對孩子的自立能力有擔憂。”她擔心,出國后,孩子脫離了家長的督促,學習完全要靠自覺,生活完全要靠自己。許多留學生在國外交際范圍很窄,很多人沒有外國朋友,要么和中國朋友在一起,要么就整天泡在網上,與中國同學聊天。女兒是否能夠有勇氣面對一個人在國外的生活,這些都是不確定的。
“洋高考”“搶”走的
不僅僅是學費
面對“洋高考”升溫,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記者通過新浪微博進行了調查,發現有的網友認為,中國教育的現狀是“高中生很辛苦,大學生太輕松”、“嚴進寬出”,“如果能夠讓更多的學生出國享受國外先進的高等教育,未嘗不是件好事,同時還能減輕國內高考的壓力”、“我們的優秀孩子通過‘洋高考’走向世界,這證明了中國人越來越具有全球視野了”。也有網友認為,獨生子女出國讀大學,遠離父母,很多人在自立自理能力上都有欠缺,并不是考上國外大學的都能成才,“很多在國外讀大學的孩子都面臨著交友難題、生活難題等,甚至有人半途而廢,走上歧途。”這一部分網友認為,出國留學一定要做好心理和物質雙保險。
目前,尚無統計數據顯示留洋后的學生回國工作的比率。教育專家擔心,“洋高考”升溫,給中國造成的不僅僅是學費上的流失,很可能造成國內優秀人才的流失。
被美國大學本科錄取的中國學生
2006年之前每年8000~9000人
2006至2007學年度為9988人
2010至2011學年度已達56976人
美國大學的學費,多在每年四五萬美元,加上生活費等其他費用,四年的花費在二三十萬美元。
在中國,一個本科生出國上學的費用大約在100多萬到200萬元。
前期準備階段參加托福、雅思等語言考試的費用一般為數千元
SAT、ACT考試報名費和去外地考試來往的路費、食宿費,大約在5000元以上
各培訓機構的課程收費不一,從數千元到十幾萬元不等,一般學生會花去兩三萬元
數萬元中介和申請費用,前期準備期間的投入,少則5萬到10萬元,多則十幾萬元
(責任編輯:韓志霞)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