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考政治復習:政治篇12
二、易混點:
誤區一:人民是國家權力的直接行使者,人大是我國的最高國家權力機關。
注意:人大代表是國家權力的直接行使者,全國人大是我國的最高國家權力機關。
誤區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政權組織形式,是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
注意:我國的政體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是全國人大和地方各級人大。
誤區三:人民代表大會和其他國家機關是相互監督的關系。
注意:人民代表大會和其他國家機關是監督與被監督的關系。
誤區四:國務院可以制定行政法規,國務院也是立法機關。
注意:國務院作為最高國家行政機關,可以依法制定有關行政法規,但不是立法機關。我國的立法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
誤區五:中國共產黨是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因此要依法行政,行使組織和領導社會主義政治、經濟、文化的職能。
注意:中國共產黨要依法執政,政府要依法行政、履行政府職能,黨不能與政府相混淆。
誤區六:中國共產黨與各民主黨派是領導與被領導的關系。
注意:中國共產黨與各民主黨派在政治上是領導與被領導的關系,在組織上是互相獨立的,在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
誤區七:人大與政協都是我國的國家機關,人大代表與政協委員都是選舉產生的,人大監督與政協監督都具有法律約束力。
注意:人大是我國的權力機關,政協是我國政黨制度的重要機構,不是國家機關;人民代表由選民選舉產生,政協委員則是經民主協商推薦產生的;人大是運用國家權力進行監督,具有法律約束力,而人民政協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的一種重要形式,是一種民主監督,不具有法律約束力。
誤區八:民族自治地方包括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民族鄉;自治權由自治地方的人大、政府、法院和檢察院行使。
注意:民族鄉是民族自治地方的補充形式,自治機關是民族自治地方的人大和政府。
誤區九:貫徹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加強管理,目的是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相適應。
注意:目的是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三、名師導學:
1.學法指導:(1)理論聯系實際法。每年的“兩會”和黨的會議,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黨的88周年紀念,黨領導抗震救災、抗擊雪災,成功發射 “神舟七號”,成功舉辦奧運會和殘奧會等。結合這些政治現象進行理論分析,提高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2)情景探究法,利用好教材上的情景資料和老師提供的情景資料,結合政治理論,主動探索情景包含的知識,啟動思維,激發興趣,感知和體驗教學內容。如結合廣西、寧夏自治區成立50周年、西藏百萬農奴大解放 50周年等,深入理解我國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3)比較分析法,對相近、相關制度進行比較分析,如我國人大制與西方議會制,我國政黨制度與西方多黨制,找出本質區別,加深對概念的理解,充分認識和理解我國人大制及我國政黨制度的優越性。
2.命題前瞻:本單元主要介紹人民當家作主的幾項政治制度,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點,是對前兩個單元的延伸和深化。復習時,應結合十一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等有關時政熱點,注意如下幾個問題:(1)把握人大的職權、人大與其他國家機關的關系、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等知識,注意結合時政材料。(2)概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一是把握其內容,二是著眼于該體系與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關系,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的關系。(3)進一步明確要堅定不移地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以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為出發點,以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為落腳點,以堅持和完善“四項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政黨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為主體,凸顯“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的生命”這一重要命題。
【真題再現】
[例1](2008·江蘇卷)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的審議通過,表明全國人大在行使( )
A。任免權 B。監督權 C。決定權 D。立法權
【答案解析】C 十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審議通過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體現的是全國人大的決定權。A、B、D與題干無關,應排除。
【名師點睛】近兩年經常以選擇題形式考查人大的職權,要注意區分人大四個職權。要緊密結合當年全國人大、地方人大的重要議題及會議精神進行分析。
[例2](2008·山東卷)黨的十七大提出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重大任務,是基于()
①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 ②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突出 ③中國共產黨承擔著組織和管理文化建設的職能 ④社會主義文化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礎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解析】A 本題考查黨的領導地位及文化的作用,包含兩層意思,一是中國共產黨,二是關于社會主義文化的問題。故①②符合題意。中國共產黨不行使國家職能,③錯誤。經濟是文化的基礎,④錯誤。故選A項。
【名師點睛】近兩年往往結合黨提出的重大任務,結合相關學科知識,以選擇題形式考查對黨的知識的理解和把握,具有學科內知識綜合的特點,能力要求較高。要緊密結合當年黨的重要會議精神從黨的性質、地位和作用等角度進行分析。
[例3](2009·廣東模擬)2009年3月19日,西藏自治區九屆人大二次會議決定,將每年的3月28日設為西藏百萬農奴解放紀念日。今天的西藏,各項事業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就。2008年西藏地方財政達到460億元,是1959年的346倍;近5年來,中央政府對西藏的財政補助達到947億元,基建投資達到601億元。2007年農牧民人均收入達到2 788元人民幣,連續5年保持兩位數增長。小學入學率達到98.2%,初中入學率達到90.7%,對農牧區小學生、初中生實施包吃、包住、包學習費用的 “三包”政策,在全國率先實現了城鄉免費義務教育。在過去的20年里,國家累計投資7億多元用于維修寺廟、文物古跡和宗教場所;組織藏文《大藏經》對勘出版,搶救整理和出版《格薩爾王傳》,西藏優秀傳統文化得到保護和弘揚。
從政治生活角度,結合材料分析西藏自治區為什么能夠取得如此重大的成就?
【思路解析】本題以西藏的成就為背景,考查對西藏成功經驗的認識,既要聯系西藏自治區這一特殊情況,又要從材料中篩選有價值的信息,比如中央政府的補助、投資等,這就要從黨的領導、政府職能、民族制度、宗教政策等方面思考。
【答案要點】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不斷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堅持國家利益和中華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則,堅決維護民族團結、社會穩定和國家統一;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發揮廣大信教群眾的積極性;黨和國家以及當地政府制定正確的經濟社會發展戰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
【名師點睛】近兩年往往結合五個自治區的成就考查對民族原則、民族政策、宗教政策等的理解。要結合西藏百萬農奴大解放50周年等相關熱點,理解我國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等。
(責任編輯:韓志霞)
分享“2012年高考政治復習:政治篇12”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