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四中名師指導2012高考生物復習
問:全國新課程改革以后,高考出題有什么特點?它的出題方向是怎么樣的?
答:自從新課程改革以后,全國的生物試卷算起來總共14套,這14套考卷中,有大綱卷、有新課標卷,還有各個省市出題,從內容上講,每個省市它考試的內容是不盡相同的,如果從內容上找一個共同的規律,好像很難,但是實際上又不難,它有共性的東西。這14套考卷中考的內容都是考試說明中規定的內容,這個內容是不變的,換句話說,在復習的時候,只要把這個考試說明中所有的內容按照它的主要內容的提綱,從頭到位縷一遍就可以了,但是自從新課程改革以后,它最大最大的變化是能力的要求在原有的基礎上大大的提高了,以往沒有進行新課程改革的時候,生物試卷正像有些人說的,就有點像文科的東西似的,你去背一背,去記一記就能得高分,但是新課程改革以后,動向變了,它充分體現了新課程改革的理念,要面向全體同學,倡導探究性學習,而且很多的試題都是理論聯系實際的,考察同學們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所以在這一塊可以這么說,新課程改革以后,生物試卷能力的考察在原有的基礎上是大大的提高了,這種變化同學們一定要關注,我們在備戰高考復習的時候,不能說我就背知識,我還要想一想,我能力如何去提高,這就是新課程改革以后,高考的一個最大的特點。
問:就高三生物復習來說,采用什么樣的備考方式是最行之有效的?
答:高三的時候復習的資料很多,有教材,教材是從一復習生物開始就拿到手里的,另外有題,好多同學特別熱衷于做題,另外呢,網絡資源很豐富,有網上老師的一些講課的視頻,還有一些網絡課程等等,這些都是寶貴的復習資源,那么每個同學他的自己的情況不太一樣,適合他的復習方法也不同,我記得我一個學生曾經說過,有同學跟他面談,說你的為什么學習成績這么好,我的不好?他認為,每個人都可以把學習搞好,只不過目前成績不理想的同學是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我08屆的一個男生,這小孩是北京市高考的第二名,當時我印象特別深,他的高考的分數是700分,他的一個最大的特點是什么?不喜歡做題,就喜歡看書,最后高三結束以后,我看他的書都畫花了,然后這一個知識點,剛開始用藍筆,還用紅筆,還用綠色的筆等等,后來我問他,我說你這個書畫的這樣,你看的進去嗎?他說我看的進去,我每次看可有成就感了,我說那你用不同顏色的筆標注是什么意思?他說這個藍筆是我第一遍看的時候,我想到了哪些問題。然后紅筆第二遍綠筆第三遍,在一遍一遍的看書的過程中,我就這個知識點,能總結出很多的問題。剛開始我高二教他時,我還挺有意見的,經常布置的作業不做,但是后來我想到,這是人家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看書是一個,如果有些同學比較喜歡看書,我給大家一個建議,看書不要拉網式的看書,從頭到尾、犄角旮旯所有的字都看一遍,這不好。怎么看呢?要會挑重點。新課程改革以后,不管是哪一個版本的教材人教版、浙教版、蘇教版、北師大版,這些版本的教材都給你提供了特別豐富的資料,有曲線圖,有科學發現史,還有一些科學家所做的一些實驗的實驗現象,最新科技發展的動力,這些問題是你看的重點。我舉個例子,比如說給你科學家研究某一個事情以后,做的這個實驗,就應該想當時科學家們做這個實驗的時候,他提出了什么樣的假設,針對這樣的假設,他為什么設計這樣的實驗方案,他這個實驗方法是什么?我能不能在我今后的工作學習中得到借鑒?北京市2010年的高考題第30題,考的就是一個DNA的半保留復制,就是人教版、浙教版都介紹的的實驗,那么1958年Meselson和Stahl所做的研究這個半保留復制的實驗,兩個教材中都介紹了,有些同學就忽略了沒看。我記得一個女生,最后考完試以后給我寫一個總結,說老師當我看到第30題的時候,我覺得偌大的考場只有我和出題者是知音,于是會心一笑,洋洋灑灑地在我試卷上寫下了答案,當時我就問她,我說你為什么那么自信?她說畢老師你不知道,當時我看到這個題我就覺得這個題是我自己出的,說我就按照您告訴我的怎么看書的方法。我就想,當時Meselson和Stahl做這個實驗的時候,他提出什么樣的假設?這個實驗結果支持了哪個假設,如果我把DNA分子雙鏈打開,能不能支持我的假設,按說這個題出到我心坎里了。你看這種自信來自于她平時會看書,所以我建議對那些學習能力比較強的,自覺性比較強的孩子,在第二輪的時候,要把書從頭到尾看一遍,抓重點的看這是一個復習的策略。還有一些同學說老師我看書不太會提問題,確實,有的人看完書一樣,就像看小說似的,一合上書,沒有什么痕跡留下來,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建議就通過題來檢查鞏固我所學的知識點,因為你在做題的時候,發現這道題不會,那肯定跟這個題有關的考點你不清楚,所以這個做題也是一種策略。
(責任編輯:韓志霞)
分享“北京四中名師指導2012高考生物復習”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