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內分數線不統一 異地高考仍需大改
2月29日上午,山東省普通高校考試招生制度改革新聞通氣會在濟南召開。根據《山東省普通高校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實施意見》,從2014年起,凡在山東省高中段有完整學習經歷的非戶籍考生均可在山東省就地(所就學的高中段學校所在地)報名參加高考,并與山東省考生享受同等的錄取政策。在了解山東的相關高考政策之后,我對山東這次的“破冰之旅”產生了擔心。
一、省內“異地高考”何時開放
去年,福建省推出規定:本省戶籍考生可在省內異地報名高考。即“本省戶籍考生可以在高考報名時自主選擇在學籍地或戶籍地報名及參加考試”,省去了諸多繁雜手續。
目前,山東省這一規定只針對省外考生似乎有點不妥。流動人口不僅僅包括省外流動人口,還有省內流動人口,不知山東省內“異地高考”何時開放?
二、分數線不統一“異地高考”意義何在
可以說,山東省高考錄取分數線一直備受考生家長熱議,2003年,山東省對高考錄取分數線劃定進行了重大調整,在原來每市1條線、全省18條線的基礎上,壓縮到全省8條分數線,分數線差原則上控制在40分之內。2004年以來,山東省高考錄取從本科二批起執行“三條線”政策,即副省級城市濟南和計劃單列市青島執行一條線;有市屬大學的市統一劃一條分數線;其他市一條分數線。省市分數線差原則上控制在20分之內。
2014年起,山東開放異地高考政策,高考錄取分數線的統一才是急需解決的問題,分數線不統一對“教育公平”有害無益,也將增加對濟南、青島兩市以外的考生的不公平。進一步激化了山東省教育的內在問題。
三、能否迎來教育公平
流動人口子女因不允許在學習地參加高考,導致的“教育公平”問題一直受到公眾的批評。山東這次取消高考戶籍限制可以說具有啟示意義,也對探索教育公平有著現實意義。同時,傳遞出回應民意的積極信號,也體現對考生的人文關懷。但是,要想在全國范圍內實現“異地高考”目前還不現實,打破這一限制有很多實際困難與壓力,像北京、上海、廣東等地依然享有優越的受高等教育的權利。可以這樣說:就山東一省開放“異地高考”對實現“教育公平”是遠遠不夠的,高考戶籍制度改革依然舉步維艱,“教育公平”任然長路漫漫。
(責任編輯:韓志霞)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