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教育:本地高考換算成績返鄉錄取引質疑
昨日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教育廳廳長羅偉其提出的異地高考新思路引起社會各界關注。昨日,記者在追訪過程中發現,“本地高考,換算成績,返鄉錄取”的建議引發大家的質疑,包括返鄉錄取戶籍所在省是否愿意接受,成績怎樣換算才比較合理,以及異地錄取率太低怎么解決等問題。
專家認為,這只是解決異地高考的治標之策,關鍵在于打破既得利益,讓高考招生指標跟人走。正如羅偉其所言,治本之策應是教育部按照各省考生人數平均分配高校招生計劃。
在這個過程中,考生依然難免成為制度的犧牲品。如何盡早解決這個問題,有人大代表及師生認為,繞過戶籍,以學籍作為異地高考的依據可能更現實。
三個疑問
返鄉錄取,戶籍所在省是否接受?
期盼已久的異地高考有了突破性進展。昨日,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教育廳廳長羅偉其建議,可讓外地考生在當地高考,換算成績之后返鄉錄取。
“上個月還覺得不可能這么快放開,這次可真是盼到了。”在海珠中學就讀的外地學生王澤仁,他的媽媽在看到這個消息后喜悅之情溢于言表。王媽媽表示,兒子現在已經讀高二了,戶口又不在本地,再沒辦法就得回老家高考了。如果真能實行當地高考回鄉錄取,那起碼可以考同一張卷子,分數不會差很多。
異地錄取,錄取率太低怎么解決?
此外,考生和家長擔憂的還有回老家之后的錄取率問題。
實際上,在就讀地高考還鄉錄取的方式可行,是因為這在解決異地考試的基礎上,又不損害本地人的利益。因為還鄉錄取用的是戶籍所在省的高考指標,而不是人口輸入省的高考指標。
但是,高考成敗除了與成績相關,還與錄取有關。在粵考生任卓今年就要回老家高考了。他說,雖然戶籍在河南,但是因為父母都在廣東,所以他必定會報考廣東的高校。但是,廣東的高校對省外的學生要求都比較高,在廣東錄取二本線學生的學校,到了省外都要求重點線以上,這意味著異地錄取率將非常低。
(責任編輯:韓志霞)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