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地高考改革十月分娩 破冰之旅艱難展開
關于異地高考的呼聲越來越強烈。如今破冰之旅艱難展開,然而地區差異的存在,招生指標如何分配,如何避免“高考移民”等新的不公,又將是一系列等待應對的新課題
異地高考改革 十月能否“分娩”?
兩會期間,教育部部長袁貴仁接受媒體采訪時透露,異地高考改革方案將很快出臺,現在已經進入“最后沖刺階段”。談及方案公布時間表時,袁貴仁爽快地表示:用不了10個月。
異地高考改革民間呼喚已久,也是近年來兩會代表委員不斷熱議的話題,終于在實施時間上迎來了教育部的首次明確回應。正在參加全國兩會的一些代表委員認為,此舉有利于促進教育公平,首先受益的便是隨遷子女。然而,地區差異的存在,招生指標如何分配,如何避免“高考移民”等新的不公,又將是一系列等待應對的新課題。
破冰之旅艱難展開
最新的統計顯示,我國現有2.2億人離開戶籍地遷居異地工作和生活。這些人以中青年居多,他們的孩子要么被留守在戶籍地,要么隨遷。但是,最終還是面臨著在讀初三時是否回戶籍所在地的抉擇。
“孩子最晚也要在初二決定是否回老家上學了。如果不在戶籍所在地參加中考,就不能獲得學籍,也就不能參加高考。但是,如果選擇回去,就必須承受骨肉分離的痛苦。”已經定居北京10年的呂女士,女兒上小學六年級了,如果現有的高考制度不改革,盤繞在她內心的這份糾結還將繼續。來自兩會上的部長表態,讓呂女士有了盼頭。
事實上,早在2011年11月,青海省就已經對外公布,從2012年開始,外來人員子女不僅可以在青海省參加高考,而且實行就地錄取。
消息甫一出來,就被外界視為全國第一份全面的異地高考實施方案。不過,不久以后該省就表示,青海異地高考這個說法是不準確的,他們從未說過“沒有戶口能在青海報名參加高考”。該政策限制的是“高考移民”。按照青海省的政策,凡是從外省到青海省從事工商經營、個體私營者的子女在青海省報考省內外普通大中專院校,必須具備戶籍條件:其父母雙方或一方及考生本人戶口一并遷入青海省滿五年。
3個月后,山東省推出改革方案。從2014年起,凡在山東省高中有完整學習經歷的非戶籍考生均可在山東就地報名參加高考,并與山東省考生享受同等的錄取政策。
由于地區差異的存在,山東省的方案出臺后,被解讀為真正意義上的異地高考改革破冰。
“這對于數千萬農民工子女是一場及時雨,但對于現行教育體制來說,則是一場嚴峻考驗。”江蘇省啟東中學校長王生代表說,現有高考招生計劃是根據各地發展水平、考生數、高教資源等分配,是一種“相對公平”。異地高考如果考慮不周,在實施中會侵占京滬、江蘇等高校富集地區考生的升學機會,帶來新的不公。
然而,對于現有的招生指標這種形式的存在,鄭州大學(招生辦)校長鄭如扣有不同看法。“招生指標的分配本身就存在不公平。一些省份的孩子,要比發達地區的考生付出更多,卻享受不到平等的高等教育資源。這就像同工不同酬一樣,最大的阻力就來自教育既得利益地區。”
“既想到要解決隨遷子女的考試問題,又不能影響北京、上海當地考生的權益。”在袁貴仁公布時間表不久,教育部副部長杜玉波如此表態。
“前后表態,真像打太極。剛看到點希望,又開始糾結,不知道具體到北京會是怎樣的方案,又將什么時候出臺?”呂女士這樣感嘆。
支招避免高考移民
5年來,圍繞著同一份建議,容蘭祥代表和教育部之間的“溝通”不少,只是依然溝而不通。“每次他們的答復,我都直截了當地寫"不滿意"。”
來自山東的全國人大代表容蘭祥,連著5年帶來同一份有關異地高考改革的建議。在得知兩會上教育部兩位部長的前后表態后,他直言不諱地指出:“是不是會有實質性的突破,還需要觀察。我提了這么多年一直沒有什么實質性的突破,就是有人擔心,會產生高考移民。”
來自上海的王戰代表就提出,在教育資源嚴重不均衡的情況下,一旦過快放開,很可能引發新一輪“高考移民”,因此異地高考要漸進式改革,堅持“小步快走”。
容蘭祥代表對此不以為然,“判斷是不是高考移民很容易。一個看孩子在異地連續就學時間,一個看家長在定居地連續繳納的社保年數,這不困難”。
為避免高考移民,沈志剛代表建議,異地高考方案可率先在外來人口較少的地區試點,同時因地制宜出臺限制條件。當然,國家應努力縮小教育資源的地區差距,從根本上避免出現大規模“高考移民”。
改革需要拿出勇氣
“伴隨著改革開放30年的建設,勞動力自由流動為地區經濟發展做出的貢獻不容忽視。尤其是農民工,他們做出了很大的貢獻,應該得到公平公正的對待。”容蘭祥代表說。
事實上,一個需要引起警惕的問題是,異地高考問題不解決,帶來的本地人與外地人之間的群體分裂和對立,很可能帶來更多的社會矛盾。
“一個制度讓親情骨肉分離,造成留守兒童,這對一代人的心理健康都將產生不可磨滅的影響。不能讓孩子長大后仇視城市,仇視這個社會。”容蘭祥代表直言。
“公平固然重要,但造成現有問題背后的歷史遺留問題必須考慮。”鄭永扣代表說,“地區發展水平差異太大,一項制度的改革,牽動著方方面面,要兼顧平衡才有可能推進改革,否則力度越大阻力越大。”
拋開紛爭,值得注意的現狀是,無條件放開異地高考,不僅使教育資源豐富地區受到沖擊,即使高考競爭激烈人口流出多的省區,放開戶籍限制的高考政策,也遭到當地居民的反對,比如2011年7月湖北省出臺的《湖北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試改革方案》(征求意見)中,曾提出“實現異地高考自由報考,推進高考公平”的計劃。出乎意料的是,在隨后公布的正式文件中,異地高考的相關條款被刪除。
“不可否認,改革在拿出勇氣的同時,也需要比較詳盡的制度設計。否則,給你看得見摸不著的東西,還是解決不了實際問題。”對10個月后,教育部將拿出怎樣的異地高考改革方案,王卉代表說。
有著現實困境的北京呂女士告訴記者,“我只希望,教育部別讓我們空歡喜一場。”
(責任編輯:韓志霞)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