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路高考網,提供查院校、選專業、填志愿,高考擇校路線規劃服務
微信小程序
高校招生小程序

快速擇校

微信公眾號
高校招生公眾號

政策解讀

010-51291557

客服熱線 : 8:00-20:00

民間行動促改革 異地高考破局在即?

2012-03-21 11:29:33 來源:中國教育在線

  提要:接近教育部的人士告訴《中國新聞周刊》,教育部在推行隨遷子女就讀地高考改革時遇見的最大阻力就來自地方政府,但中央部屬院校的一半以上資金卻又要依仗地方政府。這些原部屬院校劃歸北京管理之后的首要任務就是加大在北京地區的招生名額。

  異地高考破局在即?

  有關隨遷子女就讀地高考的改革建議,雖然眾說紛紜,但不以戶籍而以“學籍地”作為高考的原則成為建議者的共識

  3月3日,列席全國政協十一屆五次會議的教育部部長袁貴仁接受媒體采訪時透露,異地高考改革方案已進入“最后沖刺階段”。并表示,用不了十個月方案就將出臺。這被認為是對一年前袁貴仁對方案出臺時間表的回應。

  此前2月23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積極穩妥推進戶籍管理制度改革的通知》,全面放開了地級市的戶籍制度。這一天,上百名教育公平志愿者家長要求面見教育部長袁貴仁未能如愿。一年前,袁貴仁曾稱隨遷子女就讀地高考方案正在調研。

  2月29日,山東省宣布,從2014年起將允許非戶籍考生在山東省參加高考。這是在湖北有關異地高考方案去年“胎死腹中”之后,首個明確進行隨遷子女就讀地高考改革的省份。

  但這種讓志愿者家長們興奮的消息尚未捂熱,就被全國政協委員、教育部副部長杜玉波第二天的一席話潑了冷水。杜玉波表示,“不能影響北京、上海當地考生的權益”。他認為解決異地高考的問題之所以難,就難在“既有要解決的問題,又有不能碰的問題”。

  民間行動促改革

  在教育部長袁貴仁接受采訪的十天前,上百名志愿者到教育部門前要求面見袁貴仁。從2月6日起連續13天,隨遷子女家長代表在每個工作日向教育部袁貴仁部長送出一封邀請信,邀請在23日之前能與隨遷子女家長代表座談。

  非京籍家長“一生何求”(網名)22日向單位請了事假,準備23日與志愿者家長們一同去教育部。這一天,也是家長們第20個月到教育部呈情的約定時間。此前,每個月的最后一個周四,志愿者家長們都會到教育部呈情。

  “一生何求”向《中國新聞周刊》回憶,9點半左右,大概有300多位家長志愿者和10多家媒體記者,陸續進入教育部信訪辦那個隱蔽的院子里,接待廳、小院和那個曲折的通道上站滿了人。在接待廳的桌子上,排列放著8本厚厚的簽名冊,共計8.8萬個簽名。

  一個小時之后,五名家長代表抱著簽名冊走入會談室,見到了上個月接待他們的教育部學生司的一位處長。這位處長稱,家長們的信已經送達并反映上去,但沒有得到部長的指導意見。此次是辦公廳安排職能部門接待。

  家長隨即提出家長們的基本訴求:2012年6月底前出臺解決隨遷子女高考政策,并在全國范圍內取消高考戶籍限制,依據學籍認定高考報名及錄取資格。這位處長向家長表示,這個問題教育部領導都很重視,心里都很著急。

  但這位處長也坦承,會不會取消戶籍限制以學籍為主,這個問題很復雜,能不能達到他無法表態。他承認家長們的行動對他們的工作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從去年就開始加快步驟。但訴求能否滿足得協調各省。“有一個省不同意,就沒法出臺政策”。

  除了每個月最后一個周四的教育部呈情,志愿者家長們還時刻不忘到地鐵、商場等地進行簽名行動,以爭取更多的支持。根據教育公平網站(www.jiaoyugongping.com)顯示,截至3月13日中午,簽名支持隨遷子女就讀地高考的人數已經達到95021人。

  背后的支持者更為龐大。第六次人口普查結果顯示,中國現有2.2億人離開戶籍地遷居異地工作和生活。2010年,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在流入地小學和初中就學的人數已達997.1萬。

  高考高地與洼地

  關于解決隨遷子女高考問題,在袁貴仁回應之后,全國政協委員、教育部副部長杜玉波表示,“既想到要解決隨遷子女的考試問題,又不能影響北京、上海當地考生的權益”,并稱難點就在于“既有要解決的問題,又有不能碰的問題”。

  分析人士認為,杜玉波之所以強調北京、上海當地考生的權益,是因為目前中國的高考現狀中,存在著高考“高地”和高考“洼地”。北京、上海等地屬于“錄取率高,教育水平高”的高考“洼地”。這兩個地區正是目前要求解決隨遷子女高考呼聲最高的地方。

  京滬本地人的一個普遍擔心是,一旦實行隨遷子女就讀地高考,是否會造成大量的“高考移民”,從而導致侵犯本地學生權益的問題。但知名時評人童大煥稱,這僅是為了解決隨遷子女與父母一起的權利,而非為了高考洼地的教育資源。

  首先需要厘清的問題是,隨遷子女就讀地高考和人們擔心的“高考移民”是不同的。袁貴仁在兩會現場就曾向將其圍個水泄不通的記者們糾正了這個概念上的不同。“所謂的異地高考其實是一個專有名詞,指的是不在這個地方上學卻在這里參加高考。”

  按照袁貴仁的解釋,他稱的異地高考就是人們所稱的高考移民。袁貴仁解釋說,但隨遷子女父母所要主張的是,“父母在這里務工,達到一定年限,孩子在這里上學能夠就地高考。”目前中國的高考移民,主要集中流向青海、海南等“高考錄取率高,教育水平低”的省份。

  另一個問題是,北京、上海等地的考生權益來自于目前不平等的高考招生制度。據《北京日報》報道,2011年北京僅本科錄取率就高達58.2%,比高考大省山東、江蘇、廣東、湖北等高出10多個百分點,比湖南、安徽等高出20多個百分點。

  這種不平等的教育權尤其體現在國家重點大學的錄取比例上。以2005年為例,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分配給北京的指標就有851個,分配給河南省的指標只有171個,如果以當年人口的占比而言,北京和河南考生被北大清華錄取的機會相差30倍。

  為何在招生名額的分配上會有如此大的差距?一位接近教育部的人士告訴《中國新聞周刊》,教育部在推行隨遷子女就讀地高考改革時遇見的最大阻力就來自地方政府,但中央部屬院校的一半以上資金卻又要依仗地方政府。

  《中國新聞周刊》查閱的北京市教委相關資料顯示,2008年北京市新評定的347個北京市重點建設的學科中,部屬高校159個,占45.8%。而1998年高教體制改革之后,北京有北京工商大學、北方工業大學等多所原部屬院校劃歸北京市管理。

  這些原部屬院校劃歸北京管理之后的首要任務就是加大在北京地區的招生名額。以北方工業大學為例,這所全國招生的院校原本在北京地區的招生比例不到10%,但在1998年劃歸北京市管理之后,逐漸增加到40%,再到如今的70%以上。

  一個很明顯的變化是,這些院校在劃歸北京之后,學校的建設資金獲取能力大大提高。這種利益互換的結果是,進一步鞏固了北京等地的教育資源“特權”。

  (責任編輯:韓志霞)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高考專業報名咨詢
  • 意向專業:
  • 學生姓名:
  • 聯系電話:
  • 出生日期:
  • 您的問題:
  • 《隱私保障》

高考低分擇校動態

免費咨詢

在線咨詢
錄取幾率測評
掃碼關注
官方微信公眾號

官方微信公眾號

電話咨詢
聯系電話
010-51291557
返回頂部
亚洲中国久久精品无码,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综合,国产AV无码专区毛片
最新国内久久免费视频 | 青青青视频香蕉在线视频 | 亚洲欧美日韩一区二区综合 | 亚洲日本欧美国产 | 小早川怜子国内精品久久久久 | 在线一区二区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