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評論:重視體育 從自主招生做起
3月18日,令人矚目的清華大學(招生辦)2012年自主招生復試結束。一個讓人熱議的新聞是,該校首創的體質測試顯示,自愿參加這項測試的考生的身體素質堪憂。與此同時,清華大學公布的2011年體質測試結果顯示,沒有一名考生優秀,良好僅可憐地占7.8%,高達63.5%的竟然不合格,并且男生的不及格率高于女生。考生的身體健康狀況這樣嚴峻,凸顯了體質測試這項舉措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眾所周知,按照我國黨和政府的教育方針政策和國家的教育法律,從幼兒園至大學的各級各類學校教育,都要讓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但是,毋庸諱言,在應試教育和包括高考的內的各級各類考試的指揮棒效應下,“考什么,學校教什么,學生學什么”的不良之風盛行,從而導致體育在學校教育中客觀上遭遇被忽視,學生的身體素質在主觀上遭到忽略。并且,在如今的時代,食物和營養的極大豐富、代步代力工具的普及,以及信息通訊的發達帶來的宅男宅女,讓學生的體質更是雪上加霜。
為了在招生中體現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要求,引導改變這種危險的不良現狀,清華大學在去年的自主招生中首次專門推出體質測試,立即引來廣泛的社會熱議。這項測試采用了教育部和國家體育總局聯合下發的《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檢測身高、體重、肺活量、握力、臺階運動試驗、立定跳遠6項,綜合評價考生的體質。清華大學根據參加體質測試考生的總體水平,在已有自主招生優惠基礎上,擇優再給部分同學進一步加分認定,而沒有參加體質測試或成績不佳的考生,不影響其自主招生的優惠認定。
然而,老實說,僅僅通過自愿參加和軟性的加分政策,顯然無法徹底實現發揮引導考生平時注重身體和學習并重的良好初衷。唯有在自主招生中,將體質測試列為必考項目,而且不及格者扣分或取消錄取資格,才能真正徹底實現發揮引導考生平日里就注重身體和學習并重的良好目的。也許有人會覺得這樣的硬性要求會嚇跑不少考生,但清華大學作為執牛耳的“985工程”國家重點大學,有引領我國高等教育的價值取向的當然責任,并且通過自主招生,引導那些想要考入清華園的考生,平日里就必須注意身體鍛煉,確保有至少體質測試能達標的體質。
如果清華大學樹立起的自主招生標準必須要求考生體質達標,那么它所引發的帶動作用,勢必將對其他大學的自主招生產生重大影響。這種示范和引領作用,不僅會沖擊現有的智力至上的高等教育招生價值觀,而且還會進一步帶動基礎教育對體育和學生與家長對體質的切實重視,由此引發整個教育觀的重大變革——重視體育和體質不再只是空喊,而是實實在在的落實。事實上,體育不僅是其他各育的重要基礎,其本身也是教育的一個不可或缺或偏廢的內容:缺少體育的教育,不是完整的教育;體育成績(體質測試)不達標的學生,難以稱得上是全面發展的。
自主招生作為教育部賦予大學的一項重要的自主權,需要大學運用好,并且最好還能體現出自己的獨特教育價值觀。我們希望各所大學在自主招生中,能夠確實充分體現對考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要求,讓我們的高等教育和基礎教育都回歸到教育的本源——教育以人為本,就要首先以身體為本,沒有良好的身體,就沒有本錢“為祖國健康工作五十年”(這一廣為人知的口號,演變自清華大學校長蔣南翔1957年的一句話)。
(責任編輯:韓志霞)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