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行觀察記憶時,必須開動腦筋,分析比較,抓住特征。必須仔細觀察、一絲不茍,做到準確無誤,而不能“大概是”、“差不多”地馬虎從事。學生的觀察記憶力一般不強,漫不經心的觀察不能幫助他們準確記住應記的對象。這方面經常表現在對一些物理常數的記憶上較為明顯。比如記憶萬有引力恒量G=6。67×10-11(牛頓?米2/千克2)和普朗克恒量h=6。63×1034(焦耳?秒),學生時常對這兩個恒量值發生混淆、模糊,只記得“大約是六點六幾……”(不能準確回答)。若仔細觀察可以發現,萬有引力恒量?quot;6。67“的”7“字,猶如”力“字少了一撇,可把”力“與”7“發生聯想(或用諧音來聯想”力“與”7“);普朗克恒量中”6。63“的”3“,猶如光子能量符號”ε“(即ε=hv)反過來寫。而普朗克恒量值在中學課本里,只在光量子知識中方用到,所以,可把光子能量符號”ε“與”3“發生形象的聯想。至于記憶冪指數”10-11“與”10-34“,前者為兩個”1“組成,后者為兩個相鄰數字”3“與”4“組成。這樣,對它們的記憶就清晰多了。
7、圖示法
圖示的特點是直觀、容易引起聯想,從中得到暗示和啟發。因此,用圖示方法來幫助記憶,也是一種行之有效的辦法。比如:在學習熱力學第一定律時,記不清三個物理量ΔE、Q、W的”正、負“符號之規定,可畫如下的一個方框示意圖。
把方框當作研究系統:凡是從外界吸收能量(Q與w)進入系統時為”正“(方框上箭頭從外向內示意”吸收“),凡是從系統內部向外界放出能量(Q與W)時為”負“(方框上箭頭從內向外示意”放出“);凡是內能增加(方框中箭頭向上)時ΔE為”正“,內能減少(方框中箭頭向下)時ΔE為”負“。
8、聯系實驗法
間接回憶是在中介性聯系參加之下實現的再現。利用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的裝置形象、實驗的原理圖或實驗的情節,來跟易混、易忘的知識掛上鉤,能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比如:?quot;光的干涉”知識里,導出了公式。
由于這一部分“干涉”知識在學習和應用中重復的機會少;閉書作業時常常將公式寫錯(分子分母混亂、顛倒),為此,聯系實驗在干涉實驗中(如右圖所示的原理圖),幾何尺寸最長的是暗箱長度L,最短的是光波波長λ,余下的就是雙縫間距d和條紋間距Δx--取名“中等量”,它們之間的大小順序為:L》ΔX與d》λ,我們只需將原公式變形記作Δx?d=L?λ的乘積形式,再把它與實驗(原理圖)中的幾何尺寸聯系起來,就不難看出這種乘積形式的關系是:
“中等量×中等量=最長量×最短最”
9、目標法
在明確識記目的、任務的基礎上促進自覺識記的方法。識記的效果與有無識記的要求以及要求的具體程度和要求的長期性大有關系。為此,可從以下三方面抓起:
(1)每章導言,交待全章學習的重點、難點及全編中的地位;
(2)制訂每節課的教學雙向目標;
(3)適時進行思想教育,講清所學知識的重要性及作用。
使學生記有目標、學有重點,充分調動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促進記憶。
10、因果法
在明確概念、規律的前因后果的基礎上達到理解記憶的方法。例如,只有了解了歐姆定律的來龍去脈,知道它只適用于導體,即純電阻,才能明確在應用焦耳定律時,應首先考慮發熱體是否為純電阻,不能亂套公式Q=UIt及Q=U2t/R。因為此兩式是實驗定律Q=I2Rt與歐姆定律推導而來的,必須符合歐姆定律的條件,相應地這就從根本上記住了定律及應用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