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著漢服、手搖蒲扇、跪拜織女像、舉行乞巧儀式……30日晚上,盧浦大橋的拱頂被當作了現代“鵲橋”,一群漢文化愛好者在這里舉辦了一個傳統的七夕祭祀活動。
據了解,今年是閏7月,但“雙七夕”并沒有成為受青睞的中國式情人節。為紀念這個獨特的傳統節日,許多年輕人更愿意選擇用原始的方式真實還原古代的“七夕現場”。
過“七夕”,以愛情名義又何妨?
七夕將至,商家已經在熱炒七夕情人節的概念,青年男女們也在策劃著浪漫之夜的節目。但據學者最新考證,七夕只是時令轉換,本身所蘊含的意義本與愛情無關,把七夕當情人節是數典忘祖;還有學者指出包括春分、花朝、春社、清明、上巳等在內的春天節日才是中國的情人節。一時間,聲音四起……
反方:把七夕當情人節可謂忘祖
“把七夕當情人節來過,是數典忘祖。 ”不少網友認為,自古以來七夕就與談情說愛無關,只是一些人的鼓噪和商人的炒作,才使這個原本被冷落的節日突然熱了起來。農歷七月,銀河橫貫夜空南北,織女星和牛郎星隔河相對,這一景象觸發了古人的想象。其實傳統上七夕根本沒有青年男女聚會、談情說愛的習俗,因此我們不能因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以及由這個故事引發的關于愛情的想象和創作,就想當然地把它當成是情人節。而且七夕“一年只相會一次”的寓意并不適合戀人,“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許多男士對于七夕的第一感覺是心頭一寒、錢包一緊。不管是七夕還是雙七夕,都是女友要禮物的一個理由。
正方:賦予傳統節日新的內涵
“傳統節日為何不能賦予新的內涵呢?” “我們想有個中國人的情人節,選在牛郎織女相會的日子有什么不可以呢?這正好是一個讓大家能有機會在一起慶祝的好借口,可以增進雙方的感情。”
更有人認為,經過商家的炒作七夕已經成為了一種相親節。“給陌生的男女多一次交流的機會,有何不可?”
“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很動人,作為男女朋友,我們希望能擁有像他們一樣的愛,所以很值得慶祝。”一位網友在“天涯”論壇上寫到,“特別對于那些分隔兩地的戀人,情況和牛郎織女很相似,七夕他們是個難得的節日。”
專家:可督促年輕人了解傳統文化
上海復旦大學社會學教授胡守鈞認為:西方2月14日的情人節與我們傳統意義上的“七夕”節是有差別的,他們不是一個概念,如果硬要把“七夕”說成是“情人節”,就有些牽強。每個國家的傳統節日都有自己的民族文化,有其個性化。
舉辦活動來慶祝中國的傳統節日,是一件好事,可以督促那些有責任心的人查書,或者上網了解中國的民族文化傳統。也許有些人參加這種活動只是抱著娛樂的態度,但他們能在娛樂的同時了解中國傳統文化也不失為一件樂事,我們不能求全責備。
調查顯示
近半數白領愿意在七夕約會
中華英才網對各地白領進行了為期兩周的調查,近半數白領愿意在七夕安排浪漫約會。
此次調查共收到問卷1356份,其中19%的人對于中國傳統的七夕情人節并不太清楚。但是有78%的白領在商家的提醒下,還是相當關心七夕的。調查中,有43%的白領會不予理睬,超過一半的白領會有所舉動,例如共進晚餐、看電影、送件心儀已久的禮物,甚至是精心安排一場浪漫的約會。不過,一旦愛情遭遇工作,孰輕孰重的確會讓某些白領難以選擇,經調查,有35%的白領會毅然選擇陪女友(男友),只有12%的人會選擇一心一意的工作,暫時把情侶擱淺,他們認為,沒有面包哪來的愛情呀?但一半以上的白領都希望事業、愛情都能兼顧,先加班,再回去陪女友(男友),即不得罪老板又不得罪愛人。當愛情與事業發生沖突時, 超過半數的白領會非常理智地選擇事業,他們表示,一旦事業小有起色,有機會赴外地擔任要職時,他們會欣然而去,畢竟事業成功,生活質量提高,愛情才更有保障。只有11%的白領,會斷然拒絕老板的委派。
或許牛郎織女式的愛情只能發生在古代,現代的年輕人對這種分隔兩地的愛情并不看好,認為周圍的誘惑太多、人心浮燥,情侶一旦分隔兩地就代表著分手。只有35%的白領,認為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不介意地域上的分離。(記者 沈蔚)
商家動態
“七夕玫瑰”身價難與洋節抗衡
兩周前就開始接受“七夕節”鮮花預訂的花商們,并未等到預期中“顧客盈門”的場面。昨天,玫瑰的零售價每枝賣3元,價格只是西方情人節的三分之一。在曹家渡花市的幾個花攤早就推出“七夕”訂花業務,但接到的訂單不過30張,遠遠不如“情人節”。
夏季一向花卉銷售淡季,但由于今年恰逢農歷閏七月,不少花商想借“雙七夕”令花市升溫,但效果并不理想。曹家渡花市的一些花攤老板紛紛用紅紙、中國結“裝扮”玫瑰,希望以此突出中國情人節的氣氛,但是訂購的人仍不多。
由于銷售量不多,鮮花價格只是小幅上漲,優質玫瑰的價格從每枝1元漲到3元,與2月14日至少每枝10元的價格相比天差地別。而由于天氣炎熱,鮮花容易快速腐敗,一些花攤索性開始甩賣玫瑰花,打出每枝2元的低價依然少人問津。一向身價金貴的網上玫瑰也并未打出“天價”,11枝玫瑰的價格不過30到50元,僅是情人節的一半,銷路也不好。
“慶七夕,買300贈100”、“七月初七新品上市”等促銷攻勢也早在半個月前就紛紛出爐,旅游社和酒店客房也全都做好了“打硬仗”的準備。但是戀人們似乎并不領情,除了情侶場電影稍有些人氣外,七夕的促銷活動抵不過夏季的大減價,一些旅行社的推出的“七夕游”也因為報名人數不多而被迫取消。一家旅行社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完全是抱著試水的態度,賣得好就賣,賣不好就取消,并沒投入太多的資金和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