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們應知道案例法是圍繞一定的培訓目的,把實際中真實的情景加以典型化處理,形成供學生思考分析和決斷的案例(通常為書面形式),通過獨立研究和相互討論的方式,來提高學生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一種方法。案例法是本世紀初由美國哈佛大學商學院首創的,現已廣泛用來培養法律、商業、管理、醫務、公共行政等各種人才,不僅在美國受到好評,而且在世界各國也普遍受到重視和歡迎。
具體做法
第一步:
出示案例1:讀圖1-1,回答1~3題。(2002年文綜高考題)
M處的氣壓值可能為( )
A.1012、1012.5 B.1017.5、1020 C.1017.5、1015 D.1015、1012.5
第二步案例探究:等值線圖相鄰兩條等值線之間有什么關系?應如何處理?
第三步分析命題意圖:通過探究等值線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規律,培養學生認識、分析地理事物的方法和技巧。
第四步解題思路:一般來講,同一幅等值線圖上相鄰兩條等值線存在相等或相差兩種情況。可通過上題做相應的說明。
情況一:如果以其相鄰其中一條等值線為1015.0百帕作為判讀依據,那么等壓線M數值可能是多少?
根據等值線圖規律,M數值為1015.0或1012.5或1017.5都有可能。
情況二:如果以其相鄰其中另一條等值線為1017.5百帕作為判讀依據,那么等壓線M數值又可能是多少?
根據等值線圖規律,M數值為1015.0或1017.5或1020.0都有可能。
根據情況一和情況二,取二者交集,即得出結論:M的數值是1015.0、1017.5
情況三:如果M取1015.0,那么M內的數值是多少?如果M取1017.5,那么M內的數值又是多少?
根據數值的變化規律,我們得出如果M取其中的小值,那么M內的數值就小于這個值;如果M取其中的大值,則M內的數值就大于這個大值。
小結:一般來講,同一幅等值線圖上相鄰兩條等值線有兩種情況:要么相差一個等值距,要么相等。
出示案例2:某山區的一所學校,擬組織學生對附近公路的交通流量進行調查,讀圖4,完成下列要求:
(1)判斷E、F、G三個地點中,能目測到公路上過往H處車輛的是________。
(2)試用地形剖面圖解釋你所做的判斷。并作簡要說明,圖畫在下面的方框內:
說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經該公路從山區外運的物產主要有茶葉、柑橘、毛竹等。該學校所在的省區是( )
A.魯 B.浙 C.青 D.吉
分析:該題是2001年的高考題,得分率很低。從圖4中的E、F、G三處目測H地公路上的車輛,只有G處一覽無遺。E、F兩地和G地海拔高度雖然大致相當,但在其目力所視方向上有高起的山脊擋住了視線。H地正好是看不見的“死角”。從該物產來看,為亞熱帶地區,因此,該地在我國南方。該地有許多同學雖然作出了正確的判斷,但在作剖面圖上失分很多。在說明理由時詞不達意、不準確,失分也很多。
參考答案:(1)G;(2)正確作圖見右圖從剖面圖上可以看出從G到H點之間沒有障礙,可能清晰地觀察。(3)B
這一試題實際考察的是對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
出示案例3:如下圖中a、c兩根等溫線數值分別為20℃和18℃,則b等溫線數值應為19℃。
問題探究
1.怎樣判讀圖中某地的氣溫。等溫線通過的地點,直接按等溫線的數值確定該地的溫度,如上圖中甲地的氣溫應該是20℃;等溫線未通過的地點的溫度,則可通過鄰近等溫線的數值估算,如乙地的溫度應在18℃和19℃之間,即為18.4℃或18.5℃。
2.怎樣根據等溫線數值的變化,判斷圖示區域處于北半球還是南半球。從大范圍來講,地球上的氣溫無論是7月還是1月,都是從低緯向高緯遞減。因此,如圖中等溫線的數值由南向北遞減,則可認為圖示區域處于北半球(如上圖);反之則在南半球。
3.怎樣根據等溫線在大陸和海洋上的彎曲情況來判斷圖示區域是處在冬季還是夏季。在同緯度地區,因海陸熱力性質的差異,冬季陸地氣溫低于海洋,等溫線在大陸向低緯凸出,在海洋向高緯凸出,夏季則相反。上圖左半部是陸地,右半部是海洋,由于圖示區域位于北半球,從圖上可看出大陸上等溫線向南(低緯)凸出,海洋上等溫線向北(高緯)凸出,據此可判斷,圖示區域處于冬季。反過來,如已知圖示區域所處的季節,又可根據等溫線的彎曲情況來判斷圖中哪一部分是海洋,哪一部分是陸地。如上圖,假設圖中顯示的是冬季氣溫分布的情況,則左半部等溫線向低緯凸出,應視為陸地;而右半部等溫線向高緯凸出,則應為海洋。當然,這里只考慮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對氣溫分布產生的影響,如果考慮其他影響因素,情況就復雜了。
歸納總結出等值線的一般規律
1.等值線的判讀一般需掌握“五讀”(以等高線為例)。
(1)延伸方向──等高線延伸方向為地形走向,與等高線垂直方向為坡度最陡方向,是水流方向。
(2)密度──等高距一定,線愈密則坡愈陡,水流愈急;若坡面等高線高處密,低處疏則為凹坡,反之為凸坡。
(3)極值──某區域海拔最大或最小情況,顯示該區域地勢起伏大小。
(4)彎曲處──等高線向地勢低的方向凸,則為山脊;相反則為山谷。
(5)局部小范圍閉合等值線──高度不在正常范圍內,其特點是:“大于大的”或“小于小的”。
效果意義及推廣
通過等值線的形式,可以從以下一些角度考查地理問題。
1.通過判讀等高線來判斷地形的種類(山地、盆谷、輪廓、山脊線、山谷線、陡崖)、坡度的陡與緩,確定山脈的走向,選擇水庫大壩的位置、修筑公路線的走向選擇、地形剖面圖的繪制及工程土方的估計等。
2.通過判讀等深線來判斷海洋地形的種類如大陸架、海溝、海盆、海嶺、海底火山等;甚至判斷地形圖所在的具體海域。
3.通過判讀大氣等壓線來判斷氣壓中心的名稱:如氣旋、反氣旋、高壓脊、低壓槽、輪廓;判斷不同部位的天氣特點,風向與風力大小。也可以從全球范圍的等壓線圖來判定典型的氣壓中心名稱。
4.通過判讀大氣等溫線來判斷所在地的南北半球、季節與天氣、以及該季節大陸與海洋上的氣壓中心、季風盛行方向(亞洲東部和南部)。
5.通過判讀海洋等水溫線判定洋流的性質,洋流的南北半球位置及大陸東西岸位置,以及洋流對環境的影響。
6.通過判讀等深水線結合具體的地形輪廓判定山地的迎風坡與背風坡,具體離海遠近、山脈走向等。
7.判讀太陽輻射等值線,判斷回答太陽輻射極大值、極小值出現的地區及原因,分布的總體規律及對人類的影響。
8.通過判讀等震線判定地表某點地震的烈度、震源位置及震中距等。
9.通過判讀海底巖石年齡等值線判定海嶺、海溝的位置,及海底張裂地帶與碰撞地帶的位置與走向。
10.通過判讀人口密度等值線分析某地區人口分布的規律及其影響的自然、歷史、社會、經濟諸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