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招生辦主任:高校招生要為人才培養服務
4月15日,清華大學舉辦校園開放日,除了延續往年的招生政策宣講、各院系及兄弟院校面對面咨詢等活動外,清華今年還設立了招生咨詢微博互動平臺,各省市招生組、各院系、學生代表與清華名師通過微博在線咨詢答疑。
清華大學招生辦主任于涵表示:“高考招生不僅承擔著選拔人才的重任,還肩負著培養人才的使命,因此招生中對人才的評價既要承‘前’,引導對基礎教育的多元評價,也要啟‘后’,為高校的人才培養奠定良好基礎。”
建立綜合評價體系
“我們的目標是招到真正的好學生,因此評價標準尤其重要。學生的優秀絕不簡單等同于考試成績的優秀,更遠非高分所能涵蓋。”于涵說,這就需要建立針對考生的綜合評價體系。
于涵表示,綜合評價體系并不意味著對每個學生進行完全一樣的綜合選拔:“那是狹義的,我們理解的綜合評價體系是要因材施招,既可以把優秀的人才分成不同的類別考量,也可以對學生不同方面的才華進行有針對性的評價。這是我們招生的責任,一定要把握好。”
為此,清華大學在招生工作中實施“因材施招、寓教于招、重點擴招”,不斷推進改革,用招生來科學選拔人才、促進學生成長、力促教育公平。于涵舉例,清華的“新百年計劃”分為“領軍計劃”、“拔尖計劃”和“自強計劃”,其中“領軍計劃”旨在招收志向遠大、全面發展的學生,“拔尖計劃”面向具有學術理想的學生,“自強計劃”則致力于選拔教育資源匱乏地區優秀學生,“所謂因材施招,就是對不同類型的優秀人才施用相應的選拔方法、選拔途徑”。
大學要對選才負責
傳統意義上,高校招生與人才培養往往是“兩張皮”,招生工作只是負責將高分考生攬至麾下,很少考慮考生專業興趣、人才特征等影響后續人才培養環節的因素。
在于涵看來,招生是教育重要的環節,其不僅是招到高分考生,還要針對考生的興趣為其提供從人生規劃到專業選擇的全方位咨詢服務,同時要將學校的教育理念帶到各個中學。
為此,清華每年派出400多位招生教師去全國各地招生,主要目的不是招到更多高分考生,而是帶著任務下到基層給當地的孩子去作報告。“我們要帶給縣以下中學的孩子以希望,招不到學生沒關系,我們去作場報告,就有可能為孩子改變他們的一生作一點貢獻。”于涵說。
于涵表示,高考招生不僅要把教育的理念、成果,教育的希望帶給學生,承基礎教育的“前”,還要體現教育的科學和責任,讓培養人的人來選才,以啟人才培養的“后”。
于涵認為,大學招生自主權從長遠來看一定要擴大,但自主招生一定要在一個負責任的、科學的探索方向上推進。“因為高考招生本質上是大學選才,如果大學對這事都不負責任了,還能指望誰呀?”
在各高校自主招生的探索中,由于對自主招生認定的名額以及降分多少沒有統一規定,有的學校為了爭取更多生源,會發放更多認定名額或以更高的降分幅度來“哄抬物價”,此舉也被人質疑為“掐尖”。
對此,于涵認為,高校對自主招生的目的要有充分共識,教育管理部門也可對自主招生“市場”采取更加獎懲分明的管理措施,確保高校在公平競爭的環境下,積極探索自主招生改革;當自主招生還捆綁于高考招生體系內時,不用過于在意它是否“完全自主”。“當大學有自主權的時候,我們選才、育才的理念才能真正體現出來。但如果在現階段一味強調大學自主,那有可能將大學推至高考的對立面上,導致步履維艱。”
(責任編輯:韓志霞)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