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歷史卷看復習中對教材的運用

2012-04-23 08:37:14 來源:21cn教育

  命題立意方面一個突出特點就是以能力為中心,知識為載體,將理論觀點、史學方法、思想素質及文化科學素養的考查滲透其中,在體現“求穩”“求新”的基礎上,更注重課本,注重“雙基”。這就要求我們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不斷改進、完善教學方式和學習方法,夯實基礎,掌握“雙基”。要做到這一點,就要很好地運用教材,做到“三度”。

  一、 熟悉教材內容的程度

  重視課本,努力構建學科知識體系,注重課本標題、引言、正文、圖表、注釋,了解段與段、節與節、章與章、圖與文之間的內在聯系,把握課本內容中的關鍵詞,如“轉折”“標志”“第一”“重要影響”“主要原因”“根本原因”“主要內容”等。

  據統計,2004年高考歷史(廣西卷)的25道選擇題中,就有8題的答案可在教材中直接找到原話。

  如第1題:戰國時期,主張建立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國家的思想家是:

 。粒 韓非子 B. 莊子

 。茫 孟子 D. 墨子

  此題答案為A。在《中國古代史》課本第29頁。原文“韓非子的思想主要是:……第二,主張建立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國家。”

  如第12題:抗日戰爭爆發后中央建立的第一個敵后抗日根據地是:

 。粒 晉綏根據地 B. 冀魯豫根據地

  C. 蘇南根據地 D. 晉察冀根據地

  此題答案為D。在《中國近代史》下冊第33頁。原文“一一五師一部在聶榮臻領導下,以五臺山為中心,建立第一個敵后抗日根據地——晉察冀抗日根據地。”

  因此在高三復習中,對照《考試說明》,認真閱讀課文,熟記每一個知識點,是提高歷史學習水平的第一有效途徑。

  二、把握教材內容的深度

  把握教材內容的深度,就是要“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理解教材,要具備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歷史教材以它嚴密的邏輯性和表達的準確性來記述歷史事件和歷史現象,它主要反映的是歷史客觀存在性,而不是對歷史事件或歷史現象作評述。因此,需要我們在掌握這些客觀歷史事件或歷史現象后讀懂、讀透教材,挖掘教材所要反映的本質意圖,從而深刻地理解把握教材,達到全面掌握歷史知識的目的。

  如第11題:北伐軍決定先掃除直系軍閥吳佩孚,因為他

 。粒 是北洋軍閥的總頭目

 。拢 在北洋軍閥中實力最強

  C. 盤踞兩湖、直接威脅廣東革命根據地

  D. 勾結日本帝國主義,制造“三一八慘案”

  此題選項C的內容在教材中并沒有直接提到,只是說北伐的主要對象是吳佩孚、孫傳芳和張作霖。但如果把教材有關“吳佩孚控制的地區是湖南、湖北、河南和直隸一部”“其所擁有的兵力達20萬”“北伐的方針即先集中主力北上,掃除吳佩孚的勢力;再揮戈東進,圍殲孫傳芳的兵力;最后北上,消滅張作霖的軍隊”及北伐形勢示意圖等,將句子、圖示綜合起來就可以得出C項的正確判斷。

  從上述例子不難看出,要把握教材的深度,必須在記憶的基礎上進一步理解,把教材中的關鍵詞、內容邏輯、歷史概念和歷史結論等真正弄懂、吃透,特別要注意對歷史概念和歷史結論的掌握。

  把握教材的深度還要善于挖掘教材的隱性知識。隱性知識是指在課文中沒有直接表述而又隱含其中的知識內容和知識聯系,它與顯性知識是有機結合起來的。顯性知識是隱性問題的表現形式,隱性問題往往是顯性問題的深化、概括。隨著歷史教學改革的深化和歷史教學水平的不斷提高,隱性問題在高考中占了一定的比例。

  如第22題: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意法西斯在歐洲的占領區不包括

 。粒 波蘭 B. 捷克斯洛伐克

 。茫 西班牙 D. 荷蘭

  關于西班牙是否成為德意法西斯的占領地,在教材中并沒有明確的敘述,但如果了解1939年后以弗朗哥為首的法西斯政權是在德意法西斯支持下建立的及在二戰中保持“中立”,那么就不難確定C為正確答案了。

  因此,在復習過程中,要注意理清歷史概念的內涵和外延,引導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抓住問題的共性和實質,從而解決問題。

  三、運用教材內容的靈活度

  運用教材內容的靈活度,就是指“注重探究式學習,勇于從不同角度提出問題,學會運用歷史的眼光分析歷史與現實問題,培養對歷史的理解力”(《歷史課程標準》),同時帶著綜合的意識、信息轉換的意識去閱讀教材,訓練學生收集處理多元信息和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和思維空間,培養在新情境下重新整合知識的能力。

  高考命題是由情境、立意和設問三要素構成的。其中,立意是靈魂,體現考試的目的,情境是立意的體現,設問則是聯接立意與情境的紐帶。隨著高考改革的深入,“能力立意”已成為高考的主體。

  由此可見,在高三的復習中必須重視基礎,把握“雙基”,抓住主干知識,做到細、全、熟、深、活,建立知識間內在的聯系,歷史知識與現實問題之間的聯系,在記憶的基礎上,形成對歷史現象、歷史規律和考查歷史的理論方法基本內容的認識,將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將已有的結論性的理性認識轉化為自己的理性認識,并能掌握歷史現象之間的因果關系、比較關系及其聯系性,達到能夠運用理解的知識及觀點分析、解決歷史實際問題的目的。

  (責任編輯:韓志霞)

分享“高考歷史卷看復習中對教材的運用”到:

58.4K
關注高考招生官微
獲取更多招生信息
高校招生微信
亚洲中国久久精品无码,国产大屁股视频免费区,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综合,国产AV无码专区毛片
依依成人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 一级免费在线观看 | 日本一本香蕉大道高清视频 | 自拍偷在线精品自拍偷 | 亚洲精品高潮久久久久 | 亚洲人成网站免费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