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來工子女就地高考 需要破除既得利益阻力
今年2月,山東出臺《山東省普通高校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實施意見》,提出從2014年起,凡在山東省高中段有完整學習經歷的非戶籍考生均可在山東省就地報名參加高考,并與山東省考生享受同等的錄取政策。相比山東的明確規定,廣東的初步表態卻顯得十分模糊。此前,廣東省教育廳廳長羅偉其曾向媒體透露,就外來工子女就地參加高考問題,廣東省正在和教育部同步進行研究,這一問題十分復雜,需要通盤考慮。
正如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所直言的那樣,廣東具體方案尚未出臺,對于是否支持異地錄取、錄取的話批次是否限制、是否設置考生條件門檻等關鍵問題都還不清楚,因此“還有很多變數。
作為外來工子女第一大省,廣東承擔的外來工子女就地高考壓力的確很大。據今年2月廣東省教育工作會議上透露的數據,2011年廣東全省共有339萬義務教育階段外來工子女,比2010年增加26萬。壓力固然存在,但為了能吸引外來務工人員,就要先解決他們子女教育的后顧之憂,讓廣東真正成為外來工淘金和創業的樂土。
在中國城市化的進程中,外來工子女教育,不只是他們的家事,它實實在在是國家和全民的國事。因為,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實現教育公平,必須實現農村和城市教育的公平,而當前迫切需要解決的是外來工子女與城市居民子女享受平等的受教育權利。這就需要消除政策上的壁壘。
外來工子女教育存在的困難和問題,是中國社會轉型中的成本,這個成本需要政府、全社會和外來工共同來承擔,而不應由外來工獨自扛。外來工的后代,原本因為家庭經濟條件的改善可以獲得更好的發展機會,成為農村走出來的最有希望的一代。但如果他們目前的教育環境不能得到很好的改變,出現進城的“流動兒童”被社會“邊緣化”,在農村的“留守兒童”被家庭“邊緣化”,那他們離“毀掉的一代”就不遠了。
在今年兩會上,教育部部長公布了異地高考方案的消息,給廣大外來工子女帶來了福音。但各地在落實這一方案時步調不一,甚至步伐有些亂。廣東一直走在改革開放的最前沿,在解決外來工子女就地高考問題上,恐怕要破除既得利益的阻力,尤其是教育行政部門的既得利益,下決心“動真格”,讓外來工子女真正能“同一個藍天,同一個夢想”!
(責任編輯:韓志霞)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