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湖北高考滿分作文:舊書
舊,是個哀傷的字。正如它的結構——一日被一墻阻隔,我的記憶被時光阻隔,它徒留下幻影,昔日已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了。“舊”于是危險,因為我無法判斷它是否真實。紀伯倫說:“詩人用云霧塑成形象,他也是廢墟中捏弄殘灰的王。
”云霧與殘灰,區別于何方?書與舊是同一的——書承載著舊的重量,舊編織了書的涵養。曾經聽人說起他最愛的書,我便在腦隙中搜尋我的最愛——是柏氏的《理想國》,還是尼采的《查氏如是說》?是托氏的《魔戒》,還是瘋叔叔的《麥田里的守望者》?我費盡心機地拿它們來比較,落得一場空。用哪種度量衡評判?一千種眼光有一千種哈姆萊特,我不忍心為一枝獨秀的奇葩而放棄九百九十九朵“略遜”的花啊。
書于我是等價的,因我太貪婪,見不得一丁點兒損失。書都是舊的,而舊的東西都是要仰賴想象的,所以我愛書。書給我自由,使我不必拘束于現實的鐐銬而能夠帶著鐐銬起舞。在舊書中,我得以膜拜赫拉克利特雋永的殘篇,也得以為唐吉訶德的癲狂詠嘆,也拋淚于百年前的瓦爾登湖畔,也為饑腸轆轆的佛羅多煮一鍋野菜。且不說物質與精神哪一個更值得珍藏,單就“存在了的必定有理”講,存在了千年或許甚至萬年的舊書也必定有不可被蔑視的軍功章啊。它也必定再次受命為人類在時光的疆場上沖鋒陷陣以求取榮耀。但舊書卻不是所謂“功利”的,如若非要“功利”,那么書頂多只是個人精神的食糧。
畢竟書只是個人的事啊。“焚書坑儒”已讓國人痛恨了兩千年。不為人道的是,秦始皇帝既是焚書者又是作者兼出版商。他用火燒盡一個時代積累下來的精神,把多愁善感的儒生的想象空間變作蘸含著血淚的焦土。同時,他也用篆體寫下了他的書。后來,始皇帝將他的書出版在廣袤的時空里。再后來,中華文明無奈地購買了這書——因貨架上只有它。中國一次次地修訂它,把它列為“華夏子孫必讀書目”之一了。
其實,國人斥責始皇帝只不過是這書的注腳罷了。有些書是注定要鉆進人的皮骨的,這些書不僅厚重,還散發著樟腦味兒。歷史就是這么一本被揉掉了封皮的舊書。想必有人要宣稱“書是現實的摹本了”。現實與想象本就是撲朔迷離、難解難分的。誰能說清楚它們之間的關聯?我只知道哲學家還不清楚。然而為何非得把這二者割開?這豈不類似于挑撥同胞相殘?摹本論者大概起初就對舊書不懷好意吧。書是重要的,別輕易斷定它的本質,否則人會因此失去很多。
細細想來,生活與書其實異曲同工。生存著的人一邊撫摸著舊文字,一邊掂量如何填補后面的空白。這書日漸更新,也日漸泛黃。這就是生活啊,只不過書的主人與書的用途目前依然待定著……
(湖北考生)滿分剖析本文被評為滿分作文,一方面,靠其縱橫捭闔的思想力度,一方面,靠其游刃有余的驅遣文字的能力。而當把“舊書”和精神世界、歷史甚至現實聯系起來時,文章的容量和深度就迥異于其他文字了。考生深厚的文化底蘊,對于歷史的深邃的思考,能夠鉆進去、走出來,運用文字揮灑自如,在眾多的考生之中鶴立雞群,的確是難得的佳作。核心亮點:立意高遠,文采飛揚。
閱卷現場評分:內容分25分+表達分25分+發展分20分=總分60分
閑來無事,總會蹲在舊書攤旁,小心翼翼地翻開泛黃書頁,貪婪地嗅著那特有的馥郁古樸的味道,伴著那柔曼雋永的韻律,悉心感受這古老的舟撩撥的文字的海。
那深沉的紙頁,以一種無華平緩的語調講述著一個個干枯如柴的人生、衰落的家族、殷紅如血的事實,以及純真飽滿的幸福、溫馨深邃的大愛、浩瀚抽象的哲理。它像一位老人,褪去世間的浮華,語重心長地告訴你真與偽、善與惡、美與丑,讓你的思想走向深刻純凈,教你拋開煩惱與重負,笑對人生。舊書實實在在,沒有復雜的插圖,沒有突兀的欄目,更沒有天花亂墜的包裝。它只有質樸的裝裱,只有占滿書頁的文字。
一頁淺色的紙做封面,幾個莊重的宋體字做書名,幾句富有情意的話做前言,幾列簡單的目錄做索引,接下來,便是洋洋灑灑的正文。若是能夠有幸翻到附有批注的舊書,那便如同得到了書中珍寶。你可以與舊書原有的主人進行思想上的交流,發現自己沒有領悟到的思想層面,給自己再添一顆顆深藏在箱底的鉆石。讓原來還膚淺的思想漸漸豐腴起來。這不是名家所做的批注,你不必畢恭畢敬地全盤接受,不敢質疑。
這是一個思辨的過程,你思維的廣度由此打開。閱讀文學巨著、古典名著,若是能夠擁有一本古老的簡裝本,這超越時空的韻調,便能夠帶你走進那個時代,真切感受那時社會的氛圍,感受那時人們的情感,追循歷史人物的足跡,那古時的空氣都能夠蕩起你心中的漣漪。
這時的你,自由翱翔在歷史的天空,暢游在歷史的長河,那俯瞰歷史的曼妙,打撈歷史的神秘,如夢如幻。舊書,是被遺忘被塵封的記憶。它布滿塵土的封面下,包含著永不落伍的知識,舊書被一次又一次的翻新,不變的,是其中永恒的富有深遠意義的常讀常新的文字。它不像市面上有些裝裱華麗而內容平淡甚至低俗的書籍,它補給包含著文學史上沉積下來的精華,還蘊含著一種簡單沉穩的心態。
捧一本舊書,泡一杯濃茶,與陽光交織的黃暈中,讓心靈恬然地律動。翻開舊書,深吸一口歷史的氣息,讓它,教給你文字的真諦,人生的真諦。
(湖北考生)
滿分剖析
舊書是塵封的記憶,考生扣題審題準確,從眾多的歷史文學書籍之中尋找屬于自己的精神世界,的確需要上等的功夫,在書中閱讀,在舊書世界中得到精神享受,考生的思維能力是很出眾的。語言深沉厚重,具有書卷氣息,也有思考者的冷靜,例如:“閱讀文學巨著、古典名著,若是能夠擁有一本古老的簡裝本,這超越時空的韻調,便能夠帶你走進那個時代,真切感受那時社會的氛圍,感受那時人們的情感,追循歷史人物的足跡,那古時的空氣都能夠蕩起你心中的漣漪。”這樣詩意化的語言,簡直是神來之筆。
閱卷現場評分:內容分25分+表達分25分+發展分10分=總分60分
只翻開第一頁,便知字里行間都寫了些什么。——題記
有這樣一種稱謂叫做記憶,有這樣一種群體名字叫做舊書。我絕非什么收藏家,也絕非集郵那般的愛好者。
我只是純粹的喜歡書,因此離不開書。喜歡書,自有那滿架的書櫥可以例證。喜歡書,喜歡在字里行間品味,捉摸。喜歡書,也自然喜歡買書,可不管有多少書,在書櫥最不起眼的一角,始終都放著幾本并不起眼的舊書。
書已經很老了,紙張也已經開始有些微微發黃,連封皮上的出版日期也已有些斑駁,只是知道,這里面“年齡”最小的一本也決計不會比我年輕。可那的確不是我的書,我又未嘗去過舊書攤淘寶,或許,那里今后會成為我一個頂重要的去處。
那些書,都是上一輩的人留給我的,承載著他們那一代人的心靈寄托。我的書,就在那幾本書的旁邊,比那些稍稍年輕了十幾年韶光,它們是我長大后自己買的。我的舊書,總是翻舊的。
當我終于翻開舊書,看著那相識的話語,望見那點綴于其間的筆畫,也給我以性靈的迷醉。有些章節我也注解的密密麻麻,讓我也頓時豪氣一生,直欲與文章比一比,看誰的字更多一些。正是一個人,啟開書。只細望那些寫下的字,回首當年的時刻,許久不見,仍帶有那幾分犀利;再細細品味當初寫下的話語,有的似乎我已不大同意,略顯幼稚,不成熟,那是如今成長的標志。我拿起筆來,不時地勾畫涂抹著什么。
有時它們也會給我以啟示,當初的某些觀點,我或已忘記,今日又重拾,大有茅塞頓開之感,好不痛快。重讀舊書,特別是一本好書,在我看來,與其說是記憶的回歸,毋寧說是對于情感的再一次沖擊,這種情感的沖擊一般是第一次讀最為強烈,但每一次重讀都會有不同的新的感覺。讀書百遍,其義自見。這話絕非空穴來風。手握一本舊書,就好像抓住一個幸福。而今,這個幸福感還在不斷的擴大:在墻角書櫥里,翻舊的書還在不斷的加入,溢滿整個空間,直至“流”了出來。
直到有一天,有人問我:“你有什么財富?”我有舊書,滿屋。
(湖北考生)滿分剖析
本文既敘述故事,又精要地進行抒情議論,對自己擁有的舊書進行盡情的抒發喜愛之情,閱讀舊書還可以回首過去的事情,總結經驗教訓,思考人生,考生對主旨的把握的確是很到位的。語言上也顯得厚重,深沉,顯示出一個愛思考、愛鉆研的考生獨有的素質,深得閱卷教師的喜愛。例如:“重讀舊書,特別是一本好書,在我看來,與其說是記憶的回歸,毋寧說是對于情感的再一次沖擊,這種情感的沖擊一般是第一次讀最為強烈,但每一次重讀都會有不同的新的感覺。”結尾深化了主題。結構清晰,層層深入。
閱卷現場評分:內容分25分+表達分25分+發展分10分=總分60分
(責任編輯:韓志霞)
分享“2011年湖北高考滿分作文:舊書”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