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2012高考志愿填報大趨勢
2012年高考已經開始填報志愿。部分高校按大類招生有什么特點,填報二志愿時要注意什么,要不要服從調劑,西部考生享受哪些優惠政策,怎樣報考中外合辦專業?面對填報志愿中的種種問題,請看高校招生負責人的解讀和建議。
“這高考志愿是越來越難填了。”小李是北京市一名高三學生,隨著高考日益臨近,填報志愿的事兒煩得他吃不好睡不踏實。他的父母和老師也為此費了不少心思,但常常是聽到的信息支離破碎,甚至相互矛盾,到頭來仍然一頭霧水。實際上,與小李有著相似情形的考生不在少數。近日,筆者采訪了數所高校的招辦負責人,請他們就2012年本科招生的新政策、新特點與最新動態以及考生在填報志愿中的種種問題給予詳細解讀和指點。
按大類招生還是按專業招生
據了解,目前全國大部分著名高校都采取了按大類招生的策略,如中國農業大學有一半專業采取按大類招生。但也有部分高校反其道而行之,將原來的按大類招生改為按專業招生,如北京郵電大學只有電子信息科學類下設的3個專業、數學類下設的兩個專業按大類招生。
那么,兩者的區別何在?各有什么利弊?
據北京郵電大學招生辦公室副主任鄭超偉介紹,按大類招生有積極的一面,首先能減少學生在報考時的盲目性。現在大部分考生在填報高考志愿時,是以自己的模擬考試分數與高校近幾年錄取的分數作為參考依據,對自己的專業興趣并不十分清楚。學生在入校后通過一兩年基礎課程的學習,再重新選擇專業,能夠提高他們的專業滿足率。而且,按大類招生能夠提高學校的辦學能力,促進教學資源的充分利用,克服由于專業設計過細而導致的資源分散,有助于大學各個學院充分發揮統籌作用,也有利于師資、實驗室、教學設備等合理而有效的配置。
“不過,按大類招生也有一些不利因素。”鄭超偉說,最主要的是,按大類招生進校的部分學生沒有專業歸屬感,嚴重一些的甚至沒有班集體的概念。而且,輔導員、班主任在學生專業分流后,還需重新熟悉自己班的學生,對老師和學生的影響均比較大。另外,在進行一兩年的基礎學習之后,再進行專業分流,會出現部分專業過熱、學生扎堆報一兩個專業的情況。如果學校不限制條件,會造成師資力量的不匹配,教學資源短缺,嚴重影響這些專業的發展以及學生的培養質量。如果學校在分專業的時候,對申請轉專業的學生加以限制,肯定會有部分學生無法如愿以償,而此時轉專業失敗相對于被大學錄取之前,顯然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打擊更大。
北京林業大學招生辦公室主任穆琳告訴記者,該校除了在錄取時盡量尊重考生的專業選擇,還在入學后給予學生多次再次選擇專業的機會。學生在修完基礎課并取得規定學分之后,可以在第二學年自主選擇相關的專業和專業方向,第三學年進入專業學習。這樣可以激發學生在學習方面的主動性、自覺性和創造性。
考生在報考按大類招生的專業時,一定要仔細分析它的有利和不利方面,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如果考生有明確的專業意向,也不妨考慮按專業招生的方式。
(責任編輯:韓志霞)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