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建議:應對考前焦慮 最好保持平常生活狀態
高考臨近,考生們的學習也越來越緊張,每年到這個時候,總會有些學生出現這樣那樣的焦慮情緒,雖然說適度的焦慮有利于發揮潛能,但過度焦慮卻不利于臨場發揮。那么在考前,應該如何調整考生的心態呢?
張雋是青島第十六中學的心理教師,每年臨近高考,她的心理輔導室總會走進不少學生。青島市精神衛生中心心理專家姜桂蘭,最近幾天也連續接待了多名考生和家長,而且其中大多數是尖子生。姜桂蘭介紹,現在大多數90后的學生,從小生活條件比較優越,抗壓能力較差,面對一時的困難,更容易產生挫敗感、喪失自信,這也是產生壓力的主要原因。
專家表示,適度的焦慮有利于學習效率的發揮,考生遭遇緊張情緒時,可以向家人、老師、朋友傾訴,平時要多對自己進行積極地心理暗示,比如說“我能行”、“我相信自己”等,從而增強自信。而且,家長過分冷淡和關心,也都不利于學生減壓,高考前,最好保持平常的生活狀態,不要對孩子提太高的目標和要求。
相關內容:
(責任編輯:韓志霞)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