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度護考 考生更有壓力甚至還有擾民之嫌
高考開始了,又是一輪交通管制、工地禁聲、拉網檢查,全民總動員為高考護航。高考期間的社會服務可謂無微不至。有網友戲稱,這三天,沒有一張比高考準考證更有效、更至高無上的VIP通行證了。考點附近,禁大貨車通行,禁違法鳴笛,禁施工,全社會為高考開綠燈,即便這樣,仍然有許多家長堅持守在考場外“值守”。
其實,大家都能理解這些臨時性措施以及陪考家長的焦慮。歸根結底,高考依然是一座“獨木橋”,關系到數百萬考生的命運,從某種程度而言,高考是否順利影響到社會的和諧。正是了解到高考的影響面,相關部門為高考的服務才做得如此周全。但是這些服務措施只針對考生,或者說只是針對這三天。高考完了之后呢?學校周邊違法鳴笛的汽車、肆意橫行的貨車還有人管嗎?學校附近的工地噪音還有執法部門來約束嗎?
保障學生的學習生活環境,這本應是相關部門的日常工作。日常工作沒做好,才會為了高考這三天“臨時抱佛腳”,甚至有作秀之嫌。突然而來的措施、過度的“護考”,不僅讓社會顯得更加焦慮、考生更有壓力,甚至還有擾民之嫌。
高考期間的很多保障性措施都是必要的,但這些措施更應該落實到平時。每一位考生都是經歷過多年苦讀之后才踏進高考考場的,他們高考時的狀態很重要,平時的學習狀態難道就不重要嗎?如果相關部門平時能夠保證學生們的學習環境和生活質量,到了這三天,就不需要這樣全民總動員護航高考了吧。
相關內容:
(責任編輯:韓志霞)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