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考文綜真題(安徽卷)word版(32)
材料二
意大利人文主義者阿爾貝蒂認為,財富的日益增長是庭幸福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個家庭應當修建和裝飾自己的房子,擁有珍貴的書籍和健壯的馬匹。加爾文認為基督教證明自己是上帝的“選民”。啟蒙運動時期,法國有學者認為,經濟也存在一套自然法則,那就是供給與需求。當政府對經濟行為小之時,這些法則運行得最好。
——摘編自裔昭印主編《世界文化史》(增訂版)
材料三
當物質活動作為基礎性的東西決定精神與制度發展的同時,后者也通過影響物質活動的目的性和傾向性來制約物質活動,使物質生產方式 服從精神(或文化觀念)的引導。
(1) 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材料一中“各自深刻而特定的社會歷史條件”分別是什么?概括材料二的基本觀點及其共同精神。(14分)
(2) 結合材料,運用所學知識論證材料三闡述的觀點。(12分)
38.(28分)2011年全國流動人口達到2.3億,未來20年還將有3億農村人口進入城鎮,中國正進入一個“流動時代“ (責任編輯:張影)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