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評價:人墻護考的高考過敏反應是教育病之一
6月8日下午是高考英語科目的考試,為給考生安靜的聽力環境,南京九中門口的碑亭巷,數百名家長組成“護考團”,阻止車輛進入學校路段,連自行車也被阻攔在外。一些車輛按喇叭引起家長圍攻,有的家長甚至帶著哭腔吼叫了起來。
所謂“可憐天下父母心”,南京九中門口的家長,其行為并不難理解。不過,為了給孩子提供一個良好的高考環境,自發組“人墻”護考,讓我們感動的同時,也不免生出一些疑問。
一是當地交通管理部門,事實上已經制定了交通管制等措施,那么在尚沒有到執行時間的情況下,阻礙交通是否有必要,又是否涉嫌違法?
二是考試需要一個安靜的環境,但考場自會提供相關阻噪聲措施,比如緊閉門窗、配發耳機等,何需家長阻路?退一步說,英語聽力考試為什么就非得在十二分安靜的環境中進行?正如網友所質疑的那樣:“能聽懂的再吵也能聽懂,聽不懂的,再安靜也照樣聽不懂!”“難道以后要跟老外講話,都要在隔音的密室里?”網友的話雖偏激,但卻也并非沒有道理。
南京家長組成“人墻”護考之舉,讓人不由得想到了上海一位考生因比開考時間遲17分鐘而被拒,母親下跪求情事件。類似的考生考試,家長緊張的事件可謂舉不勝舉。這顯然帶給我們一個不大不小的疑問:對孩子,我們是在培育溫室中的花朵呢,還是在培養能夠經得住吹風雨打、挫折磨練的大樹?
搖籃式中國家庭教育方式,將孩子從出生到幼兒園,到高中、到大學,都嚴密地保護了起來,要什么給什么,“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這致使如今的不少孩子已經被嬌慣成了經不起風雨的弱者;再加上教育的應試化、功利化,培養出了一批又一批的高分低能、承受力差的青年人。不得不說,這是一種極其嚴重的教育病。
高考不過是對考生學生的一次檢驗,是人生路上的一次測驗。什么時候,我們的家長面對高考時,不再因為遲到被拒而下跪了,不再組成“人墻”護考了,個個都能坦然地,告訴孩子平淡、平靜,讓孩子一個人去面對,什么時候,中國的教育才有希望!
相關內容:
(責任編輯:韓志霞)
特別說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斷調整與變化,育路高考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考生及家長參考,敬請考生及家長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